东营市河口区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时间:2018-10-25  

  去年以来,东营市河口区积极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立足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公开、规范化管理、制度化运作”,着力夯基础、补短板,不断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政务公开,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夯实基础,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

  

  (一)构筑“三级”实体平台。全面整合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服务等法律服务资源,推行从区级到镇(街道)到村居(社区)的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模式,着力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其中,在区级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大厅,9月底建成投用;在镇(街道),依托司法所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发挥好支撑和辐射作用;在村居(社区),依托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村级公共法律服务窗口(联系点),在13个农村社区建立司法行政工作室,为村民提供基本法律服务。

  (二)改造升级热线平台。改造升级“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创新和完善服务内容,加强热线运行管理,打造集法律咨询、人民调解、舆情分析、普法宣传、协调联动、综合服务、政务监督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热线平台,畅通连接渠道,切实发挥热线服务功能。

  (三)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以“山东法网”和山东政务服务网为依托,整合17个公共法律服务项目,实现全程网办,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网上调解、法律援助受理、公证业务预约和受理、查询服务信息等综合性法律服务。同时,积极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推进法律服务在线宣传咨询,让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便捷、专业、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

  二、着力基层,大力推进村级法律顾问全覆盖

  (一)配齐配强力量。制定出台《关于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实施方案》,全区186个村(社区)全部配齐法律顾问。今年以来,共建立微信公众平台55个,开展法律讲堂49场次,提供法律咨询1012人次,参与调处矛盾纠纷149件次。

  (二)强化工作保障。制定出台《河口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考核办法(试行)》《河口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补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与186名村级法律顾问全部签订聘书并挂牌公示,按照每年每村(社区)3000元标准发放村级法律顾问补助经费,确保法律顾问作用充分发挥。

  (三)优化服务模式。村级法律顾问采取“钟点制”和“任务制”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即每个法律顾问每月到顾问村至少服务8小时、每年至少开展1次法治讲座,免费提供村集体决策法律意见、村民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等法律服务。同时,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土地流转等为重点开展法律体检,加大法律风险点排查,切实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抗风险能力,及时防范法律风险。

  三、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水平

  

  (一)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以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为立足点,初步形成了以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中心、镇(街)人民调解委员会为骨干、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的三级调解网络体系,全面推行辖区矛盾纠纷网格化管理,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协调、依托基层、多方参与的人民调解工作格局。积极推进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物业、劳动等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推动诉调、检调、警民联调和信调联动有效衔接,促使人民调解在更宽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二)着力拓展法律服务领域。完善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和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建设,在区检察院、区法院、看守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把法律援助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司法所、调解委员会、公证业务中,不断拓宽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全面推进“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日常执法、服务活动中,形成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三)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发展律师、法律援助、公证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四支专职队伍,不断壮大公共法律服务的中坚力量。同时,积极引导人民调解员、法律服务志愿者、农村法律明白人等社会力量参与法律服务,形成“骨干支撑、专兼结合、全域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务人才队伍体系。大力鼓励各法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主动对接政府部门、镇(街道)、村(社区)和企业,通过担任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多类型地提供法律服务,进一步满足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

  四、规范公开,大力推进权力服务阳光运行

  (一)建章立制,规范运行。根据律师专业特长和工作需要,建立法律援助律师动态信息库,在受理申请区提供点援律师花名册或在公示栏公示点援律师名单,提供法律点援服务。建立预约服务、上门受理等便民制度,为困难群众发放法律援助绿卡,无偿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建立舆情分析制度,在接待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和办案过程中,收集整理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或大规模上访事件的矛盾纠纷信息,形成咨询接待舆情分析报告。

  (二)整合资源,优化服务。积极推进区、镇(街道)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便民大厅建设,大力整合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资源,实行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接待、办理、反馈全程服务,打造城镇半小时、农村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让群众更方便快捷的享受公共法律服务。

  (三)延伸触角,管服并进。依托镇(街道)司法所,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积极参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工程建设、采购和产权交易等项目的监督管理,由司法所牵头组织制定招标方案、发布招标公告、组织招投标、审签合同和监督合同履行,保障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基层社会稳定。截至目前,共实施农村集体经济事项法制化管理726起,农村合同签订率、审修率、合法率、合格率、履行率“五率”均达到100%。

  (四)创新载体,回应关切。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通过区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普法微信群等平台,全面公开普法宣传、人民调解、公证服务、律师服务、法律援助等五方面的具体内容、办事程序、服务指南,并及时发布公共法律服务政务公开信息,让社会公众更多受益于法律服务。同时,向社会公布“12348”法律咨询热线,免费向公众解答、查询法律服务业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