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2020328号提案的答复
高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山东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正如您所说,标准是产业发展和质量技术基础的核心要素,标准的先进性、协调性和系统性决定了装备质量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我省高度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工作,组织开展了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发挥标准化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扎实提高我省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建设。
一是扎实推进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建立了促进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工作机制。按照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要求,我省不断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扎实促进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完善了激励机制。省政府出台了支持实施标准化战略和标准化项目引导、资助和奖励政策。比如对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单位分别给予一次性引导资金100万元、50万元等;建立了标准化科技创新奖励机制。省政府将技术标准作为单独序列纳入全省科技进步奖评选范围,2018年首批评选了7项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奖,从制度上在推动我省建立技术、专利、标准协同机制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建立了先进标准培育机制。对市场竞争类标准,建立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在装备制造、消费品、环保等重点行业或领域广泛开展企业标准
“领跑者”行动,鼓励企业积极制定实施先进技术标准,分行业领域建立企业标准“领跑者”培育库,培育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瞄准国际标准、体现山东优势、代表先进水平的领先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和品牌高端化。
二是明确了我省装备标准化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扎实推进我省装备标准化工作。我省《关于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结合落实《中国制造2025 山东省行动纲要》确定了我省装备制造标准化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提出要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标准领航工程,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壮大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培育一批体现山东优势和特色的先进标准,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到2020年,初步形成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国际标准为引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基础、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新型山东标准体系。
三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标准领航工程,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标准化水平。紧密衔接《<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突出工业强基和智能制造,供给先进适用标准,以标准引领“山东制造”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围绕发展量子通信、高端服务器、智能家电、工业互联网、铸造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石油工程装备等,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研制同步。目前围绕量子通信、高端服务器、智能家电、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已启动国际、国家标准化项目239项;青岛市城阳区轨道交通、滩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燃机等5个项目被确定为国家级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济南铸造机械、东营高端石油装备等16个项目被确定为省级高端装备标准化试点。这批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各重点项目已纳入省政府《关于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整体规划,2020年底前全部完成。
四是加快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步伐,在装备行业赢得标准话语权。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等承担国际、国家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工作,重点打造国际标准化组织铸造机械技术委员会(济南)、国际标准化组织监管链项目委员会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国际电工委员会智慧城市系统委员会国内技术对口单位等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支持我省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铸造机械、高速动车、海洋装备、船舶制造、家用电器、智能制造等领域培育一批国际标准。积极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为在优势领域制定更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提供平台支撑。开展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攻坚行动,重点在“十强”产业领域,瞄准国际标准培育先进标准,积极制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服务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到2020年,力争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600项左右,力争主导和参与制定国
际标准100项。目前,在国家标准委的大力支持下,国际标准化组织铸造机械技术委员会、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济南,省标准化研究院成为“国际电工委员会智慧城市系统委员会”的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增强了我省产业在上述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下一步,结合实施我省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我省将围绕十大新兴装备制造领域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列入的重点行业,推动创建家用商用车动力系统、电器、医疗器械等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扎实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支持高端石油装备领域、核电装备领域国际标准及云计算装备等领域国家标准的研制,尽快研制一批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和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标准,完善装备制造业技术标准体系。
感谢您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