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提函〔2019〕256号
蒋作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积极筹建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议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环节和有效突破口,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考试招生、人才培养、“双师型”队伍、校企合作、办学制度、保障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深化改革,在省级层面基本形成了支持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事业发展呈现理念不断更新、环境不断优化、要素较大提升、质量显著提高、吸引力逐步增强的良好局面,初步实现了走在前列的战略目标,职业教育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新时代,新起点,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必须聚焦制度标准,聚焦产教融合,聚焦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聚焦国际交流合作。
德国是职业教育最发达国家之一。成为世界装备制造第一强国,其职业教育功不可没。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不仅被誉为上世纪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也成为本世纪2008年经济危机后德国经济稳步增长的坚实平台。职业教育成就了“德国制造”,“实体经济+职业教育”成为德国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首要因素。
我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和新旧动能转化重大工程,职业教育不仅不能缺席,且必须发挥至关重要支撑作用,必须走扩大与发达国家和经济体交流合作道路,必须走高质量发展紧密对接德国职业教育4.0道路。围绕加强与德国职业教育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交流合作,深化山东职业教育改革,打造山东职业教育品牌,实现山东职业教育全面提质增效,我厅在充分调研和认真谋划的基础上,制定了鲁德高水平深层次职业教育合作计划方案。结合您提出的宝贵建议与思路,我厅计划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开展德国职业教育政策、方法、技术跟踪及合作机制研究行动
组织开展德国职业教育政策、方法、技术跟踪和鲁德职业教育合作机制研究。一是确定重点课题。把德国职业教育政策、方法、技术发展变化作为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2022年前,采用重点资助或购买服务方式,加强对德国职业教育政策、方法和技术的跟踪研究;二是开展与德国职业教育合作机制的研究。特别是针对德国职业教育特点,邀请省内行业协会、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分专业大类联合开展与德国行业协会对接的研究。三是加强研究组织和能力建设。责成教育科学研究院对此进行跟踪研究;支持省职业教育学会增设德国职业教育研究专委会;在省职业教育发展改革战略咨询委员会增加德国职业教育研究专家和顾问。
二、开展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标准学习、借鉴与山东化行动
以制造业为重点,特别是对接“十强产业”,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依托,加强与德国行业协会合作,选择专业实力雄厚的职业院校,学习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和培训标准,有计划地引进标准。一方面按照德国职业教育标准实施教育和评价,立足合作建设德国官方正式授权的考试认证中心,另一方面,充分借鉴其标准模式,升级改造我省专业教学标准,以适应我省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到2022年,主要面向以下标准:一是德国IHK认证体系。采用IHK与目前教学考评体系相结合的方式,考试在IHK监督下完成,学生通过考试后,由IHK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如,中德栋梁职业教育合作中心与德国工商业联合会(IHK)合作建设“德国IHK中国培训鉴定中心”,作为第三方评价体系,对我省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考核过程进行指导、监督,确保考核公平公正。二是德国手工业行会认证体系。在德国优势师资及技术质量管理体系支持下,将我省合作院校建设成为德国手工业行会官方正式授权的海外双元制优质校及海外考试认证中心。三是德国莱茵TV集团质量认证体系。在工业、交通、产品质量、健康医学、教育与培训、管理体系6大范畴合作开展质量认证,服务我省职业教育质量认证培训等。
三、开展鲁德职教合作“一校一品”行动
到2020年,所有高职院校(无相关专业的除外)和示范性中职均应有一个与德资企业或德国双元制教育机构或行业协会的深度合作项目。已经拥有合作项目的学校,要持续向高水平和深层次探索迈进,重点在标准上下功夫。将“一校一品”行动作为对职业教育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一是将“一校一品”行动作为对职业教育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督促已有合作项目的职业院校深化与德合作,聚焦标准引进吸收、课程教材及实施条件装备体系建设、考核评价、教师职业教育资格证书获得、学生职业资格证获取、学生到德国或德资企业学习、实习、就业等开展深度合作;尚未有合作项目的,争取年内做好计划并洽谈。将该项目作为省级示范中职学校、省级优质高职学校项目验收指标。二是聚焦十强产业,实施德国职业教育标准引进、吸收或中国化改造,争取推动首批优质高职院校每校至少引进1个专业教学标准。三是在云服务平台设立职业院校与德国职业教育合作模块,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交流。
四、开展中德双元制技术大学(学院)建设推进行动
支持现有中德双元制大学(学院)项目落地落实,到2025年建成1所规模较大的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大学。
(一)济宁中德双元制技术大学项目。2016年3月,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与德国梅泽堡应用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11月,签署共建中德双元制技术大学合作协议,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山东中德双元制技术大学的合作共建中将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双元”作用。一元为高校,中方高校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主体,德方高校以梅泽堡应用技术大学为主体,史太白大学、F+U萨克森职业学院参与;另一元为企业,主要包括落地济宁的5家德资企业:西门子集团、库卡集团、费斯托集团、罗特勒永华机械有限公司、德国大陆集团控股的陆博汽车电子(曲阜)有限公司,以及一家中方企业为上海明匠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同时,引进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德信合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参与课程体系等教学资源方面建设。通过多方合作、多渠道融资,共建混合所有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国际化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中德智造学院项目。济宁职业学院现已启动引进德国数控、汽修两个专业相应的职业标准、课程体系、职业资格证书,并通过专业课程置换、实行学分互认,学生毕业时可获得国内高职的毕业证和德国行会的职业资格证,并可到德国或德资企业学习、实习、就业。2019年初,与德方就合作扩展到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4个专业,共同建设业界领先、国际认可的中德智造学院进行协商,争取年内挂牌成立。
(三)中德创新学院项目。已于2018年4月10日在山东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揭牌。中德创新学院既是学院与哈尔博格学院的合作项目之一,又作为斯坦拜恩思大学烟台分校的一个二级学院设立,规划由德语中心、工程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和德国职业资格培训中心组成。学院将在专业共建、“双元制”教学模式引进、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学生赴德留学就业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学院改革发展,扩大规模和影响,放大对德合作示范效应,不断向省内其他职业院校辐射,带动一批院校建设中德创新学院,形成山东特色品牌。
(四)中德化工应用技术大学项目。山东默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海洋精细化工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适应新旧动能转换和化工园区转型升级需要,借鉴德国三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联合多家龙头企业及市政府资本平台公司发起共建了跨企业培训中心--山东律安应急技术学校(即“夙沙科教村”),占地面积560亩,现已投入2.4亿元人民币。目前正委托上海石化工业学校进行整体策划,建设近3万平方米的教学实训大楼和多处校外实训工厂。该中心引进德国AHK认证体系并对标德国Currenta,目标是打造环渤海一流跨企业培训中心。中心将于明年组织验收并正式招生。在此基础上,拟与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等,合作建设中德化工应用技术大学,同时借助默锐科技教育部全国教师教学实践基地和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基地的资源,致力于培养国际认可的高素质、标准化、专业化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该项目可争取在潍坊市政府和阿尔布雷希特·弗乐尔先生及赛德尔基金会推动下,利用政府有限资金,联合制造业企业和德资企业,在潍坊共同筹建一所中德双元制或三元制大学。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019年7月8日
(联系处室:山东省教育厅国际处
联系电话:0531-81916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