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提函〔2019〕273号
王守城委员:
您和宗成中、胡乃平等三位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引进融合,促进文化建设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当前,我省在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加强文化建设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动教育改革,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努力实现教育强省与文化强省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为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教育发展促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结合三位委员提出的宝贵建议,我厅计划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教育对外开放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将教育对外开放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发展规划。在全省开展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大调研,摸清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对外交流合作现状,坚持需求和导向服务,强化激励机制,突出项目引领,积极为全省学校搭建对外交流平台。要主动向兄弟省市学习,借鉴他们已有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我省实际加以运用。要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开放意识,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政策举措,提升我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二、不断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
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我省产业建设需求,围绕理工农医等重点学科专业,引进一流国际资源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机构,吸引一批世界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我省设立分校或校区,推进我省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促进我省教育发展理念、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机制和科技创新能力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造我省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融合发展平台,推进职业院校联合行业企业与国外院校、国外企业组织开展合作办学,开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水平。积极探讨依托青岛科技大学(中德校区)建设基础,充分借助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大力推进中德工业大学(暂用名)筹建工作,努力推动我省首所具有法人资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早日建成落地。
三、全力打造“留学山东”品牌
依托山东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实力,借助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国际影响力,发挥山东高校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优势,努力将我省建成国际知名的来华留学教育高地。建立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共同投入的多元化国际学生奖学金体系,吸引国际优秀学生来鲁留学。加大资金投入,设立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鲁留学生奖学金”子项目,扩大沿线国家来鲁留学生规模。搭建国际学生招生宣传平台,推介我省高校国际学生教育事业,组织我省高校赴“一带一路”沿线、非洲等区域的发展中国家举办教育展,开展招生宣传工作,不断开拓我省海外招生市场。推进高校国际化教学体系建设,完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提高学历生比重,全面提升来鲁留学质量。构建国际学生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国际学生勤工助学和优秀毕业生就业制度,做好国际学生校友工作,加强“知鲁爱鲁”人脉建设。
四、积极稳妥推进境外办学
充分利用国际性、区域性合作机制与平台,创造条件和机会,支持我省高校赴境外参与教育国际合作,承揽教育培训项目。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把自身学科特色和优势与对象国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需要相结合,借助对象国政府和学校的力量开展境外办学,扩大学校国际影响,吸引当地学生来鲁留学深造。鼓励职业院校发挥各自专业特色和优势,联合我省海外投资企业开展灵活多样的境外办学,在服务我省企业对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同时,输出职业教育课程和人才培养标准。尝试以汉语教学为重点的孔子课堂建设与以技术技能教学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境外办学相结合,创新孔子课堂建设和职业教育境外办学新模式。
五、强化学术科研国际合作与协同创新
鼓励我省高校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培养建设以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为代表的联合科研创新平台,执行国际化运行机制、人才评聘、学术评价、支撑服务和管理水平与世界接轨。积极吸引和利用全球教育科技资源与社会资源支持联合科研创新平台发展,营造稳定、宽松的科学研究氛围,开展国际化协同创新。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在依法规范管理的基础上,优化对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工作的管理与服务,鼓励高校各类专家人才更广泛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合作,进一步支持高校在扩大对外交流合作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019年7月8日
(联系处室:山东省教育厅国际处
联系电话:0531-81916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