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蛟等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把黄河明清故道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建议》收悉。根据部门职能,现答复 如下:
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发展,特别是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 工作的关注支持,提案对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提出了很 好建议,提供了重要参考。
去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 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 福河”的号召,为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工作擘画宏伟蓝图,为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机构改革后文 旅融合带来广阔前景。山东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 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地处黄 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目标,全力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 扬各项任务,努力展现山东担当、贡献山东力量。
一、扎实开展黄河文旅资源调查和基础研究。山东地处黄 河下游,黄河孕育出璀璨夺目的齐鲁文化。为全面掌握资源分 布情况,根据文旅部和山东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要求,省文 旅厅认真组织开展黄河文旅资源调查,基本摸清了资源状况。 山东沿黄地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4处,“人类非遗代表名录” 3 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省级6座;不可移动文物近1.7 万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41处、省级878处;国家级非遗名 录86项、省级449项,国家级传承人49名、省级231名,国 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省级3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 护区1处、省级3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845处,57个县(市、 区)入选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省级以 上自然保护地82处,林地面积超过150万公顷;A级景区622 处,占全省总数50%,其中5A级景区4处,4A级景区105处, 旅游度假区13处,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32处;博物馆45个、 公共图书馆27个、文化馆24个、美术馆13个。为搞好文旅资 源保护利用,强化学术研究,形成《推动我省黄河文化保护传 承弘扬的几点建议》《关于我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若干重 要问题的思考》等一批成果,省委书记作出批示。积极开展山 东省黄河文化遗产廊道建设研究,提出八大工程项目及相应功 能定位、区域范围、建设内容和主要举措。
二'高标准编制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结合山东的 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发展现状,突出规划引领,认真研究谋 划总体定位、发展布局和重点任务。一是规划突出“五个定位”: 突出黄河、泰山、孔子在同一文化空间汇聚,齐鲁文化尤其是 儒家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打造中华文明保护传承示范区;突 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稷下学宫等世界文明交流的高端平台优 势,搭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突出黄河三角洲河海交汇、 野生鸟类、新生湿地等旅游资源优势,塑造“中华母亲河,黄 河入海口”独特文化标识,打造标志性国际文化旅游产品,建 设国际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带动作 用,突出济南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引领作用,打造黄河流域文旅 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突出山东沿海区位优势,深度融入“一 带一路”建设,打造黄河文化出海大通道。二是认真谋划“战 略布局”。坚持统筹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儒家文化、齐文化、 红色文化一体化发展,统筹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与精品旅游产业 发展,坚持轴带贯通、区域联动,着力构建“一轴两带、九大 组团”的战略布局。“一轴”为黄河干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轴, 贯穿“黄海入海” “黄河入城” “黄河古风” “黄河入鲁”四 大片区;“两带”,即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带,贯穿“邹 鲁” “泰汶” “青齐”三大传统文化高地;黄河故道生态文化 协同发展带,贯穿“九河故道” “微山湖”两大生态文化发展 集群。三是研究提出“重点任务”。主要是大力弘扬黄河文化 时代价值、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 创新黄河文化传承利用、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推动黄河文化 交流合作等六大任务。同时,根据文旅部、省委省政府相关部 署要求,特别是对照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 纲要、专项规划和省实施规划,不断深化完善黄河文化保护传 承弘扬规划。
三、积极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按照文旅部和省委、省 政府工作部署,建立重点任务台账,明确责任分工,积极推进 落实。一是加强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 护制度体系,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 案》《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 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山东省黄河沿线非遗保护传承弘 扬专项规划》,《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即将颁布 实施。树立系统保护理念,加快实施鲁国故城、大汶口文化遗 址、城子崖遗址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推进曲阜三孔、泰 山建筑群、济南明府城、定陶汉墓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有序 推进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 区建设。实施2020年黄河非遗保护行动计划,省级非遗代表性 项目评审中黄河特色项目占比超过50%。二是着力讲好新时代 “黄河故事”。积极开展黄河题材文艺创作,涌现出《黄河入 海》《大河开凌》《一船星光梦》《游百川》《跑旱船》等一
批优秀作品。《黄河入海》交响音乐会作为沿黄九省(区)舞 台艺术展演首场演出,用文艺的形式讲述新时代黄河故事、山 东故事。以推进黄河滩区迁建、实现群众“安居梦”为主题的 吕剧《一号村台》正加紧创作,即将立上舞台。推动黄河历史 文化遗产进课堂、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活动,让黄河文化 可见、可感、可亲。三是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实施。围绕打造“黄 河入海”文旅品牌,积极推动东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成功晋升 为国家5A级景区;推进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开展历史文化 名城文物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打造省会城市群携河发展样板; 加大黄河流域文旅项目政策支持力度,先后贴息支持沿黄地市 济宁尼山圣地•鲁源小镇、德州齐河博物馆群等15个重点项目; 建立重点项目联系帮包责任制,将沿黄9市44个省级重点项目 分解到省文化创意和精品旅游产业专班组成部门。四是加强合 作与交流。指导省内沿黄9市成立山东黄河流域城市文化旅游 联盟,签署联盟合作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打造区域 黄河文化旅游发展共同体。与恭王府博物馆开展战略合作,共 同推动创立黄河流域非遗保护联盟和黄河流域非遗大展品牌。 加强黄河流域省际交流合作,济南市发起成立了 “黄河流域振 兴传统工艺城市共同体”。第八届山东文博会首次设立沿黄特 色文化产业联展和沿黄文旅产业峰会,促进沿黄省份协同发展。
“黄河非遗大展”被列入第六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全面展示黄 河流域九省(区)非遗保护传承成果。
四' 着眼长远搞好重点项目策划。把重大项目作为推动黄 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关键支撑,策划梳理入库项目近200项。 重点突出四个方面:一是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利用类工程,包括 黄河水工设施、黄河瑁堆、国家遗址公园、黄河非遗保护区等。 二是黄河文化产业类项目,包括齐河博物馆群、鄆城水浒好汉 城、尼山圣地鲁源小镇等。三是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项目,包 括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明水古城国际泉水旅游度假区、 黄河百里风情带、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牡丹文化旅游融合示 范区等。四是文明交流互鉴项目,包括尼山论坛、稷下学宫、 《黄河入海》大型演出、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等项目。同时, 结合文旅部相关规划编制安排和工作要求,认真研究谋划黄河 国家旅游风景道、东营黄河入海口旅游目的地、水浒故地旅游 目的地、荷泽国家花艺博览会、齐河黄河文化生态城等30项重 点工程。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省里提出的“地处黄河下游、工 作力争上游”目标,做好相关规划编制实施,加强黄河文化遗 产保护,加大黄河文旅项目建设力度,创新黄河文化传承弘扬方式载体。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年11月12日
(联系单位:政策法规处,电话:0521069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