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第09050514号提案的答复
邵公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创建对农业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更有效控制、监察、规范的体制》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食品、农产品安全目前已成为全社会的热点问题,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以保证“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生产和监控。我厅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做了些工作。您的提案对于进一步提高山东水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为我们下步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我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在推进渔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积极推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强化源头治理,狠抓水产品标准化生产、药残监测和监控,积极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使水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着千家万户,点多面广、量大线长,行业监管难度大,山东多宝鱼(大菱鲆)事件,就非常突出的暴露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用于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二是检测体系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三是水产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意识需要增强。四是苗种生产并没有实现全面检验检疫。五是受资金、技术等因素制约,渔用药物的研制开发滞后于养殖生产,市场缺乏价格适中、疗效好的替代药物。六是管理体制不健全。根据2002年7月1日实施的《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第26号令)规定,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管理;渔药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2004年国务院第404号令)规定,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的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渔业主管部门仅对使用环节进行监管,渔药缺乏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的统一监管,力度不够。
二、今后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工作措施
今后我省的渔业质量安全管理的工作,要以提高我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深化“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发展“生态、高效、品牌”渔业为主线,通过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重点加快水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力、投入品监管能力、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能力、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水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
(一)加强对投入品的监管。按照《兽药管理条理》等有关规定,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不断完善水产投入品的市场准入制度,指导水产品生产者合理使用渔药、饲料、添加剂等水产投入品。严格执行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的规定。建立水产投入品的禁用、限用制度。定期对可能危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渔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进行监督抽查,并公布抽查结果。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水产投入品行为。
(二)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加强对养殖生产者质量安全知识、标准和技能的培训,全面建立“五项制度”,即生产日志制度、科学用药制度、水产品加工企业原料监控制度、水域环境监测制度和产品标签制度。认真落实渔业养殖证制度和渔药监督员制度。推行水产苗种生产许可、检验检疫制度和苗种引进、出口审批制度。
(三)加强对市场准入的监管。大型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要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自检体系,推行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杜绝药残超标和不安全水产品进入市场。鼓励建立“龙头企业+基地”与市场对接机制,实施产品标识上市,打造品牌。水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超市等应设立或者委托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销售的水产品进行检测。
(四)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配合苗种体系和病害防治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健康养殖标准体系,使我省主要水产品品种、生产、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标准逐步配套,水产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相应的标准可遵循。进一步推进渔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渔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广“公司+基地+标准”等模式,初步形成覆盖水产良种、海淡水增养殖的标准化生产体系。
(五)完善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体系。合理配置资源,整合各级渔业技术推广、水产病害防治、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的技术力量和设备,重点加强30个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建设,并将其建成集“预防、控制、诊断、治疗”于一体的区域性病害防治中心(鱼病医院),逐步建立渔药处方制度,定期发布养殖区域病害状况、流行趋势等预警公报。
(六)建立和完善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逐步建立以部级检测中心为龙头,省、市、县三级质检体系配套,企业自检体系为补充的区域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加快采用国际检测标准的步伐,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应急能力和检测水平。建立例行监测和专项抽检制度。全面开展水产品药残专项整治工作。
(七)建立和完善水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证管理工作,形成以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为主体,有机食品及渔业投入品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和工作格局。在抓好产品质量认证的同时,重点加强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水产品加工、水产养殖方面的HACCP认证。加快名牌水产品的培育,以水产品质量认证标志、地理标志、产品商标促进水产品标签化流通,逐步实现基地培育品牌、品牌促进基地发展的良性循环。
(八)发挥中介组织作用。以山东省渔业协会为基础,成立相关专业分会,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精神,加快引导渔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与发展,发挥其组织紧密、易于管理的优势,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赋予其一定的职责,对各种生产投入品进行统一采购、统一检测、统一使用,确保各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保障消费安全。
感谢您对山东省水产品食品安全的关注,希望您继续关心和支持山东渔业的发展。
联系单位及电话:省海洋与渔业厅经贸处 0531-86565538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2007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