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海渔函〔2018〕168号
山东省海洋渔业厅
关于对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12010436号提案的答复
金祖权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在我省大规模建立海洋生态岸线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海岸线管理的基本情况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分界线,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前沿阵地。加强海岸线特别是自然岸线保护与管理,事关国家海洋生态安全、事关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事关沿海地区民生福祉。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省以海洋生态文明为指导,以人海和谐为目标,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扎实做好海岸线保护与利用各项工作,逐步形成我省科学合理的海岸线保护与利用格局。
一是开展海岸线调查统计工作,摸清海岸线资源家底。2017年我厅按照《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全国海岸线调查统计工作方案>和<海岸线调查统计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的要求,开展了全省海岸线调查统计工作。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分析了人工岸线和自然岸线的位置及长度,对部分岸线变化的人工岸线和自然岸线进行现场核查验证,摸清了全省大陆海岸线类型、利用现状及动态变化等情况,统计了大陆自然岸线保有量,提出了海岸线整治修复工作初步计划。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启动《山东省海岸线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坚持新发展理念,在海岸线调查统计基础上,科学划定了严格保护、限制开发和优化利用岸线等三类岸线,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海岸线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格局。加强统筹管理,实施严格的自然岸线保有率目标,科学测算了市、县自然岸线保有率指标和海岸线整治修复目标,有效保护全省大陆自然岸线资源和海岸原始自然景观,落实自然岸线保有率控制制度,加快推进我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促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是开展海岸线整治修复工程,打造最美黄金岸线。为了保护宝贵的海岸线资源,近年来,我省开展了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和保护工作,编制了《山东省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规划》,分类确定了重点整治修复保护项目,并提出了项目实施管理和保障措施。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拥护,全省上下开展了大规模、全方位的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工程,打响了海岸线保护攻坚战。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省已开展了90余个重点整治修复项目。在整治修复过程中,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优先、涵养修复的原则,对与海岸带生态环境不相符的低端制造、违法违建工程,予以搬迁、拆除;对侵蚀破坏的海岸,通过修砌、沙滩整治、植树造林、扩大湿地等措施,使损毁的海岸得以修复;对生态脆弱地区,利用工程、生物等技术手段,大力开展资源增值放流,养护近海资源。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海岸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旅游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推动人工岸线生态化是海岸线整治修复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也是逐步提高人工岸线自然形态和生态功能的重要手段。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实施《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把保护自然岸线、推进人工岸线生态化作为近期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深入推进我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切实转变海岸线管理与利用理念和方式。坚持保护优先、节约优先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坚决摈弃损害生态环境和粗放利用海岸线的发展模式,为长远发展留下空间。严格海岸分类保护,确保严格保护岸线的生态功能不降低、长度不减少、性质不改变,限制开发岸线的海域自然属性不改变。牢固树立海洋功能区划基线、自然岸线目标底线、海域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严格限制建设项目占用自然岸线,禁止在严格保护岸线的保护范围内构建永久性建筑物、围填海、开采海砂、设置排污口等。坚守自然岸线底线,分解自然岸线保有率目标,层层压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对自然岸线保有率不达标的地区,暂停受理和审批该区域新增占用自然岸线的用海项目,打赢自然岸线保护攻坚战。
二是全面提升人工岸线生态化水平。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海面积控制指标》《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技术指南》,落实生态用海、节约用海要求。以围填海管理和海岸线保护为重点,强化单体用海项目的生态用海审查,提高项目用海的生态门槛。
在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中,把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方案列为专章内容进行分析论证,重点论证占用岸线的类型、长度及形成岸线的类型,确保新建岸线生态化。在用海审批过程中,加强对围填海工程的生态建设方案的审查,充分发挥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专家评审的技术把关作用,不断提高生态化岸线技术水平。在海域使用事中事后监管中, 采取系统性、综合性的技术方法和工程措施开展围填海工程的生态建设,提升新形成岸线的公众开放程度和景观生态效果,构建自然化、生态化、绿植化的新海岸。
三是加大岸线整治修复力度。建立海岸线整治修复多元化投资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和社会资金投向海岸带综合整治。探讨实施海岸线分类融资管理,对严格保护岸线的整治以政府投入为主,限制开发岸线以地方政府和企业投入相结合,优化开发岸线按照“谁使用、谁修复”的原则,由企业出资。充分调动全社会特别是企业对海域和海岸线的整治、修复和保护的积极性,拓宽融资渠道,对重点项目优先安排、重点扶持,保障海岸线整治修复重点工程建设资金需求。
四是加强科技支撑力度。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组建院企联盟、科企联盟,加快新技术转化应用,鼓励以海洋牧场人工渔礁为突破口,加大生态型环保型新材料推广力度,加快我省生态岸线新材料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我省海洋科技优势,加快建立我省海岸线整治修复技术标准。针对不同海岸类型及海岸资源环境受损机理与特征,采取海岸侵蚀防护、沙滩修复养护、近岸构筑物清理、海岸清淤疏浚整治、海岸植被修复与种植等多种整治修复措施,根据不同的整治修复措施,设计离岸潜堤、人工岬角、清淤疏浚、人工潮潭等相应的工程技术手段。积极开展常态化海岸线动态监视监测,通过分析海岸线整治修复项目实际实施内容与考核指标的符合性,评价海岸线整治修复实施的情况与实施效果,确保达到整治修复目的。
五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积极宣传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政策措施,主动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营造有效保护、合理开发海岸线的良好管理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和公共宣传平台,对海岸线保护政策、整治修复保护先进典型等进行广泛宣传,及时公布海岸线保护、修复整治方面的重大决策和工程项目进展情况,提高公众对自然岸线资源稀缺性和海岸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力量,拓宽和畅通群众举报投诉渠道,引导社会团体和公众自觉参与海岸线生态保护。
感谢您对我省海洋与渔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关注和支持我省海洋与渔业事业的发展。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2018年5月7日
(联系处室: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海域与海岛管理处,联系电话:0531-86966768)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