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2030322号提案《关于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0-04-29 10:11

 

***委员: 

您好!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三农”特别是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机大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三农”重要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农业农村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项农机化扶持政策的深入推动下,我省农业机械化持续保持了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农机装备向高端高效转变。总体来看,山东农机装备已加速进入转型升级阶段。首先,装备总量稳步增加。我省农机总量年均增量均保持在10万台以上。目前,全省农机总动力已达1.07亿千瓦,占全国1/10以上,居全国第一位。其次,装备结构持续优化,大型复式、绿色高效机械持续增长,目前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分别达到48.2万台和32.3万台,高效植保机、谷物烘干机继续保持较快增速,花生、马铃薯、大蒜等特色经济作物机械进一步成熟,林牧渔加业机械稳定增长,机械短板加快消除,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装备体系逐步健全。第三,报废更新深入推进,仅去年全省就有61个县开展了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落实报废更新补贴资金5531万元,报废农机具4908其中4行以上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1439台,继续保持了千台以上报废量,持续引领了全国农机报废更新工作开展,推动了农机装备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同时,智能化、信息化装备开始应用。自动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飞机等智能农机装备受到市场青睐,带有计亩测产功能的无机驾驶小麦联合收割机崭露头角,助力了农机装备加快转型升级。

二是农机化发展向两全两高转变。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精神,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9〕12号),做出了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快推进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我省22个县(市、区)通过农业农村部认定的2019年全国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示范县总数达到67个,占全省农业县总数的1/2,创建总数居全国第一。青岛市整建制率先基本实现重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在此基础上,为贯彻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到2020年全省建成50个“两全两高”(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示范县要求,启动实施了“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作,有37个县通过了评价认定,省农业农村厅予以命名公布。通过示范创建,有效引领带动了全省农业机械化平原地区、丘陵山区、城市郊区机械化“三区”联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五业”并举,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机械化“三生”协同,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2019年底,全省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业、林果业、设施农业机械化率分别达到44.2%、35.3%、37.3%、33.06%和36.9%。

三是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向协同推进转变。联合推进机制进一步健全,全面建立了农机化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果业和农田管理等管理服务机构工作会商制度,重要问题一同研究,重点工作一同推进,任务落实一同督导。农机化与种养加各业共同制定技术规范和技术路线,种养加各业都把农机化作为重要内容统筹进行考虑,初步形成了全面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研发推广平台进一步完善,我省高度重视新型实用农机装备研发工作,组建了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大力开展协同创新,使我省农业机械化科技水平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十三五”以来,支持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农业大学等5家企事业单位牵头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专项的“重型拖拉机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与整机开发”“种子繁育技术装备研发”等7个项目,获得中央财政经费支持15283万元。2019年,我省又启动了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智慧农机专项,择优立项16个项目,支持科研经费8000余万元。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在加大农机深松、粮食烘干、高效植保等主推技术推广力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机新产品补贴政策,积极推广应用大蒜、甘薯和林果、茶叶等作物生产与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应用,我省在全国建立了第一个生态无人农场,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推广应用形式进一步创新,各地在积极组织进行现场会、演示会,举办培训班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田间日、地头展、田间课堂等多种形式的推广普及活动,推广工作更接地气、推广效果更加明显。

四是农机社会化服务向专业化综合化转变。积极培育壮大农机合作社等服务主体,引导发展“全程托管”“机农合一”“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等专业化综合化新型服务主体和服务模式,全省涌现出一批像高密宏基、泗水金穗、阳信润丰等实力强、有影响、受欢迎的新型农机综合服务实体。2019年底,我省农机服务组织达到2.05万个,其中农机合作社8733家,其中达到“五有”建设标准的农机合作社有5000多家,国家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达到181家。全省有3000多家农机合作社开展了土地托管,总面积达到1200万亩,全省60%以上的合作社开展了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在“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农机化生产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虽然我们省在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我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小的差距,正如您所提到的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相对薄弱、特色农业专用机械使用推广力度不够、节水节能省工省时机械未实现普及应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机化新技术创新不足、集约化程度低、农机装备智能化程度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农机农艺难融合,林牧渔加业机械化发展也比较落后。需要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努力尽快加以解决。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及省政府《实施意见》要求,以全程全面和高质高效为主攻方向,着力补短板、促发展、树样板,努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着力打造农机化发展山东高地,为加速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领域短板,贡献机械化力量。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把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巩固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成果,重点发展大喂入量小麦联合收获机、玉米籽粒直收机等大马力、高性能农业机械,在水稻产区重点普及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质量与水平。加速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聚焦薄弱环节,加大试验示范和服务支持力度,着力提升花生、马铃薯、大蒜机械种收和棉花机械采收水平。加快高效植保、产地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与耕种收环节机械化集成配套,探索具有区域特点的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以种植、收获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小杂粮和果菜茶、黄烟、生姜、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样板。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深耕深松、机播机收、秸秆处理等生产服务按规定给予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规模化全程托管服务进行补贴,全力推动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机械化服务。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积极发展牧渔林加各业机械化技术,着力在部分用工较多、机械基本成熟的环节领域首先突破。畜牧业重点发展饲草料生产与加工、饲料投喂、畜产品采集、环境控制、畜禽粪污和病死畜禽处理机械化,突出抓好生猪生产机械化;渔业重点发展水质调控和检测处理、精准饲喂、捕捞收获、产地保鲜、冷链物流等设施装备;林果业重点发展中耕、施肥、植保,果树管理与果实采摘平台以及清洗分级、包装、保鲜储藏机械化技术;农产品初加工业重点发展脱出处理、清选处理、保质处理、储藏、保鲜、烘干、包装等设施装备;设施农业重点发展耕整地、种管收、灌溉施肥、环境调控等机械化技术,加速推进农业全领域机械化。积极推广应用吸粪车、粪污运输处理、污水收集处理、垃圾收集处理等农村环境管护急需技术设备,探索粪液粪渣集中发酵处理后用于生产有机肥料的机械化新技术新模式,加快推进机械化粪便微生物降解、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农村水资源循环利用。

三是大力培育农机服务主体。培育壮大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以及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支持农机服务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合作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机作业服务。发挥农机生产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资金、市场、人才、技术等优势,鼓励农机企业、龙头企业与农机合作社开展“社企共建”。发挥农机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龙头引领作用,推出一批农机社会化服务典型样板。落实农机服务金融支持政策,稳步开展政策性农机购置贷款担保金融服务,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机企业和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信贷投放,灵活开发各类信贷产品和提供个性化融资方案;按规定程序开展面向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机融资租赁业务和信贷担保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对购买大型农机装备贷款进行贴息。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粮食烘干机等大型农机装备,开展农机保险。落实农机融资租赁服务按规定适用增值税优惠政策,允许租赁农机等设备的实际使用人按规定享受农机购置补贴。农业机械耕作服务按规定适用增值税免征政策。

四是加速推广普及绿色复式高效新机具新技术。坚持传统与高端并举、大中小型机具协同,全面推进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机具技术提档升级,加快果菜茶、现代种业、畜牧水产、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农机装备和技术推广应用,夯实“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深入实施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优化高标准农田、海洋牧场等项目建设内容,着力加强短板环节与薄弱领域农机化技术装备研发创新与示范应用,切实解决制约“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装备技术难题。持续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着力突破一批传感与控制、信息与通讯等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研发更多智能高效、节能环保、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稳定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购买国内外农机产品一视同仁,强化补优补绿补新补特推广发展导向作用,大力支持大型复式、智能高效重型机械装备和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离田、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残膜回收利用、饲草料高效收获加工、冷链运输、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绿色环保机械装备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农机报废更新,加快淘汰老旧农机装备。深入开展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和植保无人机规范应用补贴试点,积极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机械设备推广应用模式和路子。

加快推进我省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更好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出台更多务实管用的具体政策措施。同时,离不开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大力支持,离不开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再次感谢您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关心,并请您一如既往地关注“三农”特别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4月15日   

 

责任编辑: 办公室
分享
上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