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海函〔2020〕67号
山东省海洋局
关于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0018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张国防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收悉,经过认真学习研究,我局认为这是一份高质量的提案。您系统分析了我省海洋生物医药材料行业发展、产业化及转化能力、统筹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瓶颈,有针对性提出了对策建议与工作举措,数据翔实,建议合理,内容客观全面,分析准确到位,对推动我省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加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决策借鉴意义。
一、已开展的工作
2018年5月8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明确把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到2022年,全省产业增加值达到470亿元。
(一)加强规划引领。2018年11月,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重点发展壳聚糖、海藻酸等材料。同时,推动全降解修复生物复合支架、可吸收组织修复材料、医用敷料等临床医用产品产业化进程。我局依据“拟订全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规划并监督实施”的职责,从2019年7月开始,系统对国内外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概况及其发展形势、我省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提出了《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推进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推进计划》)初稿。在实地调研青岛明月海藻、威海迪沙药业等行业骨干企业时,我们深入了解了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难,并将相关建议与诉求尽可能在《推进计划》中予以体现和落实。
(二)搭建创新平台。2019年,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我局开展了2019年度山东省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申报工作,共研究确定63家,涉及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18家,占总数的25.87%,包括青岛博益特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山东省壳聚糖基海洋生物医用材料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的山东省海藻活性物质提取与应用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三)强化科研攻关。在省科技厅组织的2019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中,将“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作为重要研究内容列出,为促进我省相关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科技基础。
(四)出台鼓励政策。2019年12月,省财政厅等16部门印发《关于支持海洋战略性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的通知》,提出系列支持政策,如:对纳入省级“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管理的海洋创新创业平台,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省级财政每个给予最高5000 万元补助;聚焦海洋领域“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性企业,对其实施的重大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探索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择优给予支持。
二、下一步打算
根据您提出的意见建议,我们将从以下方面推动落实:
(一)针对当前我省该行业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不高、规模企业相对较少的问题,拟出台产业发展政策,进一步扶持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实施“提质增效计划”和“培优扶强计划”,重点支持开发海洋医用生物材料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海洋创新药物和生物制品。重点支持一批技术领先、产业规模大、综合竞争实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比如青岛明月生物医用材料有限公司,可充分发挥并放大其品牌引领和核心集聚效应,促进产业集群融合创新发展。要大力培育“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性企业,分类扶持,靶向培育,打造梯次合理、核心竞争力突出的产业体系。制定补链、延链、强链举措,进一步提高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产业集中度,发挥重点产业园区的集聚辐射效应,培育创建一批主业突出、特色明显、集聚度高、示范效应强的海洋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二)针对企业及科研院所对医疗产品的产业化路径不熟、方向性不强、转化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支持“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做大做强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科研创新平台,进一步打造海洋经济新增长极
实施“研产融合计划”,充分发挥我省海洋生物医药研发综合优势,强化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工程化开发平台建设。完善产业推进协同机制,建立科企对接大数据库,明确企业需求,发挥科研院校及企业各自优势,确定科研方向,明确各自分工,节省科研成本,缩短成果转化时间。鼓励支持企业与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跨国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室和创新中心,通过专利许可、共享权益等方式引入国际合作项目。
进一步加大研究投入力度,将海洋生物医药材料研发作为2020年省级科技计划的重要内容予以考虑,持续提高源头创新能力。围绕《山东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开展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以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带动辐射整个产业链条。
主动服务企业,指导企业开展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产品的注册申报,将有创新性、有影响力、有潜力的重点品种和重点企业,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主动服务、优先办理、鼓励创新。积极推动开展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工作,优化审评审批流程,鼓励医疗器械创新。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探索执行诊疗项目目录准入法管理,在科学论证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加大对海洋生物企业的扶持力度,按规定将海洋生物企业生产的、治疗必须的、价格合理的医用耗材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三)针对产业发展缺少强有力的统筹机制的问题,加快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部门统筹协调。根据省级机构改革后“三定方案”规定,由省海洋局牵头,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省卫健委、省市场监管局、省药监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建立全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协调推进机制。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进一步凝练技术目标,争取将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纳入山东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优化审评审批制度,加强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监局的汇报沟通,争取将我省符合条件的创新海洋药物和医疗器械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建立部门会商机制,定期针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重大工程项目和政策服务进行协商。同时,聘请国内外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成立海洋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海洋生物医药创新联盟,定期举办联席会,以汇集更强大发展合力。要创新投融资模式,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导创投、风投资本前置到海洋生物医药产品研发阶段,提高企业对海洋药物研发与创新的积极性。要改革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完善财政资金在药物研发阶段的支持方式,将支持阶段前移至临床前后,并建立容错机制。对企业新建并晋升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的,择优给予奖补等。
推动平台建设,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对协同创新中心实行动态管理,切实发挥中心在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中的创新引领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和大院大所建立海洋生物制品创业创新共同体。整合海洋各类要素资源,指导成立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推动成立海洋生物医药离岸研发平台。
(四)针对高端人才匮乏问题,创新人才机制,加大对专业人才在工作、生活、职称晋升等各方面的支持
设置“人才兴业计划”,着力引进培育高端优质人才,强化人才保障体系。发挥省级人才改革试验特区政策优势,争取试点改革医药开发人才分类评价体系,以更为深度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优化人才分类评价机制,突破人才评价的“四唯”标准,紧密结合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攻关,引导推动海洋人才培养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鼓励省级以上开发区结合园区内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设置特色专业职称,开展特色专业职称评审。加强学科建设和引进高端人才,突出技术转移转化效益评价,拓宽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模式,促进科技产业人才双向流动,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链条人才支撑。
感谢您对我省海洋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望今后继续关注和支持我省海洋强省建设。
山东省海洋局
2020年6月8日
联系人及电话:山东省海洋局付日新 0531-67882789
段建文0531-86977008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