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着力构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新格局的建议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0-07-15 14:36

史玉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着力构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新格局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防灾减灾工作情况

(一)扎实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一是建立完善工程推进制度机制。省政府成立了自然灾害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后合并进入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应急厅。联席会议办公室将九大工程细化分解为49个方面182项任务,建立了工作台账,实行项目化管理。加强工作调度,组织召开4次联络员会议,进行了6轮的工作情况调度,积极协调推进工程任务落实。二是稳步推进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制定了《全省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讨论稿)》。指导日照市编制试点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配合应急部在岚山区开展了试点预调查,在岚山区组织开展了全国先行试点“大会战”,已经完成清查相关工作和部分普查工作,同步建立了数据库。三是持续推进灾害防御工程建设。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建设共确定全省各类重点水利工程项目1932个,计划2020年主汛期前完成或完成主体工程项目共1643个。全面开展城市防洪排涝风险隐患排查治理,2019年以来整治易涝点215处。建成海绵城市建设面积20.7平方公里。印发《山东省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办法(暂行)》,建设83处省级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四是有序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全省已建成17个国家森林城市、15个省级森林城市,认定了158个省级森林乡镇、1530个省级森林村居,济宁南四湖国际重要湿地退池还湿3.6万亩,已建设24处试点国家湿地公园。编制了《山东省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统筹资金12.4亿元,支持滨州、东营、潍坊、烟台等4个市开展渤海区域综合治理,改善渤海生态环境。五是积极推动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完成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互联互通,承担起省委、省政府应急指挥平台职责。制定了《山东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建设方案》。积极推进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加快研发灾害防治装备关键技术,在省重点研发计划(公益类)中设立“公共安全”技术领域,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支持13个重点研发项目。

(二)扎实做好综合减灾工作。一是开展自然灾害风险会商评估工作。今年以来,组织了一季度、二季度、汛期、7月份4次会商评估会议,形成《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4份,报应急部、省委、省政府,发减灾委成员单位,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参考。二是开展综合减灾示范创建工作。修订完善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县)管理办法和考评标准,进一步提高创建标准和创建质量。下发通知命名2019年度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通过持续深入开展综合减灾示范创建,基层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工作体系、灾害防御能力、宣教演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等防灾减灾基础能力得到持续提升。三是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和手段,大力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利用 “国家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有利时机,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讲、应急避险演练等宣传教育活动,调动社会公众参与防灾减灾积极性主动性。5.12防灾减灾日期间,全省参与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达1000余万人次,省应急厅与济南市历下区棋盘街社区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日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一是有序推进区域救援中心建设。省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中心已经投入使用;省森林火灾应急救援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封顶,正抓紧筹备续建项目;省危险化学品灾害应急救援中心、省海洋灾害应急救援中心、省矿山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心正按计划推进征地、施工等工作。二是加强航空救援能力建设。编制完成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十年规划,与齐鲁华通公司签订H135航空救援服务协议,首批2架直升机目前正常执行训练和备勤任务,第3架飞机于6月4日入驻临沂茶山通航机场。持续指导督促全省276个直升机起降点建设任务,已建成176个。三是推进应急救援力量建设。重点推进全省化工园区消防站建设,目前全省84个化工园区中(还有1个尚未开建),22个已建成投用,40个正在施工,计划年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加强19支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新建8支防汛抗旱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省市县共落实抢险队伍1142支、队员12.62万名。

(四)持续夯实基层防灾减灾基础。一是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制定出台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分级培训制度,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强化日常管理,筑牢基层自然灾害应急工作基础。目前,全省共有灾害信息员87349名。二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加强基层应急力量建设,开展乡镇(街道)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六有”和行政村(社区)有场地、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三有”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推动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三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2019年7月在全省实施覆盖全民的灾害民生综合保险,省市县三级财政每年投入保费2.91亿元,为全省提供了52亿元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风险保障。截至目前共接到报案7.4万起,赔付2.38亿元。建立完善了应急物资社会化储备机制,各级普遍实施了救灾物资协议储备,全省防灾抗灾能力不断提升。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进一步完善总结汇报、工作调度、信息共享等制度,按照月调度、季总结的要求,加强统筹调度,加快推进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加强与国家部委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各有关部委工程项目进展、相关工作安排和中央财政支持政策等情况,继续争取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

(二)积极推进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按照应急管理部的统一部署,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完善协同联动机制,扎实开展业务培训,高质量完成12个县区全国试点任务,同步开展平阴县、新泰市2个省级试点。明年,在全省全面开展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三)加快推进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围绕提高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危化品事故、森林火灾、矿山和地质灾害抢险救援能力,依托消防总队和兖矿集团现有基础设施和力量,统一规划建设5个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边建设、边应急,逐步形成战力。

(四)持续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编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十年规划,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省80公里飞行半径全覆盖,完成276个直升机起降点建设任务。扩大航空救援服务领域和能力,满足重特大灾害事故救援、紧急医疗救援需求。加强19支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成8支防汛抗旱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五)健全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灾时应急、采储结合的原则,研究制定省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意见,理顺管理体制,建立政府、商业、社会、使用单位相衔接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编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十年规划,明确未来十年目标、任务。

(六)持续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持续开展综合减灾示范创建工作,提升创建标准和创建质量。深入开展自然灾害风险会商评估工作,在16市全面推开,提高全省会商研判水平。按照“六有”“三有”标准,加强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持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常态化组织“六进”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大力支持!

山东省应急管理厅

2020年7月14日


责任编辑: 省应急厅办公室
分享
上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