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2030189号《关于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答复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0-07-31 15:29

 

***山东省委:

《关于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农民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主体,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需求,以探索培育制度、构建培育体系、培育高素质农民为重点,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探索创新了一系列符合农民特点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新模式,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健全完善了以农广校系统为主体,涉农院校、科研推广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积极参与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全省累计培育各类高素质农民48.2万人次。我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的充分肯定,2018年全国首届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论坛在我省举办,在农业农村部2018、2019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绩效考评中,我省连续两年考核优秀。

虽然我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以及广大农民的愿望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贵单位提案中提到的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农民内生动力不强、信息化手段运用不足等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研究、充分吸纳,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创新多元培育主体。加强系统设计,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统筹用好各类教育培训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培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优势,加强组织管理,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下沉,提高培训规范性。依托涉农职业院校,围绕地方现代农业发展和全产业链需要,广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充分依托科研院所、推广机构,鼓励基层农技人员发挥技术服务优势,开展技术培训与跟踪服务。支持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承担实习实训任务,鼓励涉农高校、职教中心等发挥资源优势,拓展面向高素质农民的培训服务。引导专业协会、技术服务公司等主体进课堂,提供专项技术培训服务。

二是精准遴选培育对象。认真开展农业产业、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农业从业人员和培训需求等调研,广泛收集新型经营主体和种养大户信息,录入农民培训信息库,通过农民网上报名、学校自主招生、部门组织发动,择优遴选培育对象。鼓励以县域为单元,制定农民教育培训计划,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对象库。根据培育对象和培育目标的不同,划分多个培训层次,开展分层分类分模块培训,通过培训层次的细致划分和培训形式的灵活多样,对参训农民进行精准培育和分类指导,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分层分类开展培训。省级开展综合型、复合型、领军型示范培育,建设师资队伍。市县级重点开展主体带头人培育和专项技术技能培训,开发县域师资,遴选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紧紧围绕不同类型农民的培训需求,科学制定培训规范,分类开展系统培训。遵循成人学习特点和农业生产规律,大力推行“一点三线、全程分段、对接服务”培训形式。科学设置通用课程、专业课程、现场学习、生产实践等教学环节,提升实习实训比重。积极采取“菜单式”培训、“模块化”教学、“信息化”管理等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感谢贵单位对全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关心支持,恳请继续多提宝贵意见建议,以更好地促进我们的工作。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7月27日  

 

责任编辑: 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分享
上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