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创新“新六产”融合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根据我厅职能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紧紧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重大政治任务,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贯通供应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先后制定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的意见》《山东省农业“新六产”发展规划》(2018-2022年),开展农业“新六产”示范创建活动,培育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循环型等新产业新业态。在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基础上,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培育融合主体,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进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壮链、优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文旅等相关产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为抓手,推动生产、加工、配送全程无缝对接,开展省级示范创建等活动,已认定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45个、示范园区32个、示范企业376家,认定农业“新六产”示范县53个、示范主体607家。实施乡村产业平台构筑行动,打造“百园千镇万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到2020年底,已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省级产业园52个,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9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158个,创建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1353个,创建省级各类休闲农业精品园和乡村旅游示范村(点)669个。
二是培育多元经营主体。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发展,推动形成新的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引育并重,在现代种业、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培育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促进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规范健康发展,逐级建立政府优先扶持目录,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水平,支持家庭农场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态化生产;引导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经营主体、科研院所等,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造联合舰队。目前,全省已培育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过万家,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的家庭农场9.58万户,农民合作社24.04万家,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10.38万家。
三是总结推广利益联结机制。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我省形成了覆盖面广、共建共享、农民受益的“六金一利”利益联结模式,即订单农业有“订金”、基地就业有“薪金”、土地流转有“租金”、承包管理有“酬金”、超产分成有“奖金”、风险防范有“基金”、参股经营有“红利”,并在面上进行总结推广,构建起多样化、多元化、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相关政策,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创新融合发展模式,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四个最严”要求,严格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扎实推进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专项行动,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努力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持续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化肥减量增效、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是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实施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建立农业全产业链“链长制”,推动形成集生产、加工、贮藏、冷链物流、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畅通供应链,健全完善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农业“链主”企业,打造全产业链典型县,发展千亿级全产业链重点链;搭建乡村产业发展平台,推进寿光蔬菜、烟台苹果、沿黄肉牛、沿黄小麦等产业集群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23个,新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00个、乡土产业名品村1000个以上。
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开展省、市、县重点龙头企业“三级联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四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技术入股等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方式,提高农民在产业链条中的市场话语权和利益分配比例,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培育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各类主体合作共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机制。
五是完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依托我省农业资源禀赋,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产业结构,增强农业产业创新发展能力。突出地方优势特色,推动实施寿光蔬菜、金乡大蒜等特色产业培育方案,发展壮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巩固我省农产品精深加工优势,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精深加工能力,提高农产品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促进产业升级、产业链增值,组织开展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强县、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发挥山东品牌农产品综合服务平台和益农信息社作用,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建设一批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机制完善、服务规范、带动力强的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宣传推介一批美丽休闲乡村、精品线路,拓展提升农业产业的休闲康养、文化传承、生态涵养价值。
感谢贵委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继续多提宝贵意见建议,以更好地促进我们的工作。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1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