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通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通路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多年来,山东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在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发展环境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有力举措,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0年底,我省中小企业总数达到360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事关全局的重要作用。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省工信厅充分发挥省促进非公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牵头协调作用,加强与金融部门协作,持续推进国家和省级部门各项融资政策措施实施,找准堵点、破解难点、形成亮点,探索创新和总结推广一批典型经验和做法,引导和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推动实施产业链供应链融资。联合省财政厅、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制定印发《关于强化财政金融政策融合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通知》,聚焦“四新”经济和“十强”产业,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和制造业产业链,建立供应链核心企业“白名单”,优选公布了首批594家企业。通过实施财政资金奖补引导措施,对“白名单”企业开展的应付账款确权、开具商业汇票替代应付账款、签发供应链票据等供应链融资业务进行奖励,并将标准化票据纳入全省直接债务融资引导奖励范围,引导更多的龙头企业积极为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二、建立并不断完善省企业应急转贷服务体系。修订实施《山东省省级企业应急转贷服务体系市县平台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和《山东省省级企业应急转贷业务操作暂行细则》,争取省级财政出资10亿元,引导社会资本104亿元,构建起由191家省市县应急转贷平台和14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全省应急转贷服务体系,累计为11349家企业提供1578亿元转贷服务,降低企业成本64亿元。
三、推进与银行金融机构签约合作。与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合作,积极开展“企业直贷、园区固贷、小微转贷、民企优贷”新的合作模式。与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合作,为“十强产业”重点制造业项目加大融资支持,五年发放贷款不低于3000亿元。与北京银行济南分行合作,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发展壮大。与浙商银行济南分行合作,组织开展基于区块链技术支撑的产业链金融等。
四、组织开展产业与基金对接。制定实施《山东省产业发展对接基金投资行动方案》,举办“2020中国产业·资本对接大会”,组织省内外140余家基金投资机构和3000余家企业参加,上线开通“山东省产业资本投融资云平台”,和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建立协作办公机制,组织对接投资需求项目。组织开展高端装备、新材料、信息技术等专题活动,为企业提供精准对接服务。
五、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制定印发《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的实施方案》,联合中泰证券、省新动能基金,举办“泰山登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暨新材料高成长企业投融资大会。以“专精特新”高成长企业作为“金种子”,通过组建联合工作机制,成立“上市培育共同体”,为省内优质中小企业上市培育提供全方位、综合性金融服务,推动更多企业上市。今年上半年已培育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国内A股上市。
近年来,融资促进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企业融资困难得到一定缓解,但一些融资问题仍比较突出。下一步,将狠抓工作落实,创新更多有效措施实施重点破解。
(一)进一步促进金融惠企政策落地措施。加强与金融部门通力协作,进一步细化国家、省及各部门制定出台的金融政策措施,积极参与和组织开展首贷培植、银税互动、供应链金融、无还本续贷、创业投资、中长期贷款等特色工作,结合部门职责、发挥工作职能,加强精准指导和督导实施,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企业的获得感,让企业实实在在看得到、用得上、见成效。
(二)积极发挥政策资金引导放大作用。进一步完善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统计报送,争取更多国家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支持,引导更多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密切与省再担保投资集团的工作协作和配合,组织和调动更多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为科技型创新企业服务,有效破解中小企业无信贷抵押和难于获得信用贷款的突出困难。
(三)探索创新更多信贷服务。总结推广德州“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试点”经验做法,缓解企业因流动资金贷款短期化带来的倒贷频繁、银行抽贷和资金“断档”等融资问题。积极联系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组织开发“专精特新”企业成长贷等特色贷款,优化贷款审批流程,为优质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与支持,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企业发展壮大。
(四)培育高成长企业上市融资。按照《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工作部署,全面摸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融资需求和上市意愿,汇集一批有上市基础和意愿的企业,建立“山东省高成长企业上市培育库”,积极组织入库培育企业挂牌“山东高成长企业板”,精准规划上市发展路径和对接专项培训培育服务产品。
(五)推动产业与资本对接。联合中国投资协会、会同烟台市政府举办“第四届中国天使投资节”,组织我省创新创业大赛项目与天使投资机构对接。举办第二届“中国产业·资本对接大会”,采取基金合作、项目直投、组团跟投、投贷联动等方式,为全省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持,力争年内投资项目和企业100个、基金投资额200亿元左右,到2022年累计达到500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