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工业旅游 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强化政策引领,优化工业文化发展环境
2017年8月,我厅与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山东省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将重点抓好工业设计、工匠精神、工业遗产、工业旅游等领域工作,培育竞争新优势。2017年12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旅游发展的意见》,规划了山东省未来工业旅游发展目标,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省工业旅游年接待游客达到4000万人次,工业旅游年收入达到35亿元,建成10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工业遗产项目等。2018年5月,印发《山东省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25年)》,将工业旅游纳入全域旅游规划,并将工业旅游列为重点开发和建设类型。同年,印发《山东省工业旅游发展规划》(2018-2025),明确山东今后将推动企业重视旅游商品研究与开发,鼓励围绕生活用品、电子商品、图书出版、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开发具有观赏性、艺术性、文化性和实用性的便携式工业旅游商品,以培育山东旅游购物产业体系,设计以观光工厂、工业园区、工业博物馆等为主的十大工业旅游产品体系;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提出十二大工业旅游品牌,将中国重汽博物馆、海尔世界家电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等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支持企业深化与旅行社及旅游电商的合作,推出一批在国内叫得响的精品工业旅游专题线路,提升山东工业旅游竞争力。2020年11月10日与省文旅厅共同编制并以地方标准形式出台《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指南》(DB37/T 4209 -2020),明确将工业遗产列入适用范围。
(二)强化示范带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国家工业遗产12处,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3家,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39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337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67家,全省工业旅游商品研发基地达100家以上,全省558家博物馆中有17家工业类博物馆。涌现出青岛海尔、张裕集团、东阿阿胶等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批较为成熟的工业旅游线路和品牌。
2018年12月,山东省工业旅游联盟在我省烟台市成立,联盟由省工信厅和省文旅厅共同发起组建,成员单位共263家,常务理事单位73家。20年11月,第三届山东省工业旅游联盟大会在淄博市举行。联盟不断推动各成员单位开展相互学习考察,在经验互享、信息互通中实现共同进步,同时结合自身特色优势,找准与其他联盟成员的合作点,创新联合生产、联合营销、联合建设等方式,逐步形成联动发展格局。
山东省内已有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主动探索“工业+文化”的转型发展之道,通过深入挖掘工业遗产和工业旅游资源,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初步建立了由工业企业、产品设计、旅游市场三方共同参与的工业文化开发机制,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有力带动了山东省工业文化的良性发展。
二、关于建议的落实及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推进《山东省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意见》各项任务,结合贵委员建议,配合省文旅厅做好工业旅游相关工作:
(一)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以胶济铁路博物馆、济南铁路大厂厂史馆等现有工业遗产为阵地,举办吸引公众参与的展览和活动,利用新媒体等现代宣传渠道,形象的展示我省工业发展历程和工业遗产相关内容,提高公众对工业遗产的认知度,引导公众参与到工业遗产保护中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完善政策支撑,创新保护开发模式。统筹工信、文化、文物、旅游等政策资源和公共资源,发挥地方政府和工业遗产所有者、使用者的积极性,深入挖掘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按照等级确定工业遗产保护方式,完善工业遗产保护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入驻工业遗产保护领域,以遗址遗产为载体,融合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的各项资源,激发工业遗产新活力。
(三)做大品牌效应,传播工业旅游品牌。充分发挥大品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工业旅游深入开展。一是加强百年品牌建设,实施差别化发展,深入落实《山东百年品牌企业培育工程实施方案》,以品牌历史、知名度和主导产品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诚信经营为标准,分梯队,筛选出重点企业,列入山东百年品牌企业重点培育对象。二是将百年品牌建设与创“好品山东”品牌相融合,不断擦亮青岛啤酒、海尔、海信、张裕、东阿阿胶、宏济堂等工业旅游品牌,充分发挥青啤博物馆、海尔集团、东阿阿胶景区等国家级工业旅游创新单位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更多百年品牌企业发展工业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