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山东省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煤炭清洁利用,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的建议》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就有关建议答复如下。
一、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情况
近年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落实“三个坚决”要求,全面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坚持“四压四上”、落实“四减四增”,有力有序推进高耗能行业产能压减和整合转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4.5%,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5.4%,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量3.7亿吨,比“十二五”末减少4100多万吨。2021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6%。
二、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有关措施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增强工业发展创新力,狠抓落后产能压减淘汰,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狠抓新兴产业突破发展,狠抓数字经济赋能应用,全面推动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落后产能压减淘汰
严格落实“四个区分”,盯紧严控16个“两高”行业,摸清产能底数、强化监管,坚决遏制“两高”项目违规新增产能,坚决完成不符合条件的高耗能项目退出和压限产任务,持续推进高耗能行业调整优化,为新动能发展腾出空间。
钢铁行业。坚决完成国家钢铁产能、产量双控任务,严格落实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办法,推进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钢铁企业产能原则上应退尽退,向日-临沿海先进制造产业基地、莱-泰内陆精品钢生产基地转移。
焦化行业。严格实施产能清单管理和产量控制,围绕钢焦联动和焦化化工一体化,积极推动全省焦炭产能整合转移,组织单独厂区装置总产能100万吨以下独立焦化企业的115万吨产能整合退出。
铝行业。严控电解铝产能,大力发展高性能铝合金和铝基复合材料,加快铝材料精深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世界铝谷”。
炼化行业。稳妥推进3家地炼企业740万吨产能退出,积极协调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顺利实施,推进东营威联PX二期、京博石化聚丙烯等重大项目建设。
化肥行业。压减化肥行业合成氨产能57万吨,淘汰固定床气化炉110台,确保全省洁净煤气化率由71%提高至90%。完善煤基精细化工品产业链条,推动煤化、油化、盐化耦合发展,加快向煤基精细化工领域及下游应用延链发展。
轮胎行业。深入摸排轮胎企业装置和产能情况,确定退出名单和产能数量,推动子午线轮胎产能整合压减。全面开展炼胶和硫化设备改造提升,淘汰不能实现密闭式自动投料的炼胶机和不能实现充氮工艺的子午线轮胎硫化设备。推动轮胎产品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轮胎企业。
氯碱行业。推动单位能耗较高企业开展电解槽改造提升,确保烧碱企业电解单元吨碱能耗强度下降到325千克标准煤以下。加快盐化工与石油化工、煤化工、氟化工融合发展,推广PVC绿色无汞化等先进工艺,拓展氯气消化路径。
水泥行业。按照“四个区分原则”和“四类处置方式”,除特种水泥熟料和化工配套生产线外,整合退出2500吨/日以下和一半2500吨/日的水泥熟料生产线,以及直径3.2米及以下水泥磨机。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有关规定,对水泥熟料生产线和水泥磨机实行清单管理。
(二)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深入实施工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工业技改提级专项行动,抓好重点项目库建设,纵深推进“万项技改、万企转型”,积极探索园区智慧化、产链平台化、集群生态化等技改新路径,着力创建国家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试点示范区。认真实施技改综合诊治行动,完善技改服务“一对一”诊治机制,打造技改服务产业园。
(三)加快新兴产业突破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重点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实施新材料项目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引导新材料企业加快科创平台建设。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深入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积极布局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卫星应用等前沿产业。
二是打造一批引领型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中国算谷科技园、北斗综合应用示范、比亚迪半导体、华为软件开发云、京东方显示模组、富士康高端封测、中国电子长城计算机基地、山东海洋集团“蓝鲲号”、中车四方智汇港、高速磁悬浮示范线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是壮大一批新兴产业集群。重点打造济南信创和集成电路设计、青岛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新型显示、烟台光电传感、淄博MEMS等新兴特色产业集群,增强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力、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争创国家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四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高水平建设工业互联网,实施5G和固定网络“双千兆”工程,加快推动5G应用从社会公共区域转向产业应用领域,从生产外围环节向生产内部延伸。深入推动智能制造工程,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市争创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全力推进数据产业生态建设,开展工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建设、数字经济园区培育等专项行动。
(四)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一是完善并组织碳达峰实施方案。落实国家、省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组织制定并积极推进《山东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推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二是实施绿色制造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2022年,争取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20家、绿色园区3个、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10家、绿色设计产品30种,省级绿色工厂100家以上,打造一批节能、低碳、绿色、循环发展的重要载体,全面提升绿色制造质量和水平。
三是推进工业资源节约利用。树立工业资源节约“标杆”,在重点领域和行业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和对标达标活动,促进企业节能降耗、节水增效。开展节能技术装备及“能效之星”产品遴选和推广活动,鼓励企业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开展节能诊断服务工作,帮助企业梳理节能用能情况,提升企业能效管理水平。
四是提升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围绕废钢铁、废塑料、废旧轮胎、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加快选树一批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废旧资源回收利用标杆企业,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推动废旧动力蓄电池在储能、备电、充换电领域的规模化梯次应用,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吸收您提出的《关于做好煤炭清洁利用,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的建议》,更好地做好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04月25日
(联系单位及联系电话: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绿色发展推进处, 0531-51782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