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如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我省“双碳”战略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低碳转型成为能源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省能源行业坚持把“发展绿色能源,助力动能转换”作为核心任务,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持续压减煤炭、煤电落后产能,能源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煤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均下降至70%以内,实现了“双80”到“双70”的重大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能源支撑。同时,加强能源行业重点技术、产品和设备推广,按照“应用推广一批、示范试验一批、集中攻关一批”的思路,近年来在高效节能及能源综合利用、传统能源、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智慧节能、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等领域,共征集发布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253项,印发《山东省能源行业重点技术、产品和设备推广目录》,并优先了部门项目召开推介会予以推广,助力绿色经济发展。
我省能源结构调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偏煤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全省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省内煤电发电量占全省用电量的比重,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10个和8个百分点,特别是缺乏常规水能资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仅为7%左右,较全国水平低约8个百分点。此外,能源消费强度依然偏高,“十三五”以来,我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0%左右,但能耗强度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工业能耗占能耗总量的70%以上,工业万元增加能耗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分别是江苏的2.2倍、广东的2.7倍。因此,我省实现“双碳”目标任重道远,亟需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基础上,着力推动能源供给低碳化、能源转型高质量化,加快能源领域技术创新,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助力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一方面全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促进能源供给低碳化。实施“四增两减”工程,聚焦可再生能源、核能、省外来电、天然气做加法,打造全国重要的海上风电基地、海上光伏基地、跨区域电力消纳基地、鲁北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核电基地和沿海LNG接卸基地;突出煤炭、煤电做减法,淘汰低质低效产能,实现能源消费增量全部由清洁能源供给、电力消费增量主要由清洁电力供应。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1亿千瓦左右,较2020年实现翻一番,清洁能源电量占比达到20%左右,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接纳省外来电电量达到1500亿千瓦时以上,其中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达到30%左右;天然气综合保供能力达到400亿立方米以上;煤炭产量稳定在9500万吨左右;煤电装机容量控制在1亿千瓦左右。
另一方面提升能源创新驱动能力,强化能源节约绿色生产。一是加强能源智能化建设,推动“大云物智移”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能源生产领域融合发展,加强智能煤矿、智能管道、智能电网建设,推进煤炭、油气、电力等产业改造升级。二是构建能源产业发展新格局。紧密围绕“双碳”战略实施,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能源先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步伐,健全完善配套政策,创新应用商业模式,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培育储能、综合智慧能源等新业态、新模式,壮大氢能、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产业,为我省绿色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基础条件。三是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减碳。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个坚决”的决策部署,以产业结构优化实现能源领域“降碳”,大力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促进能源消费方式转变,同时统筹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装备,实现能源绿色低碳高效开发。
此外,我们将立足“双碳”目标实现,持续推进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强化各产业、领域能源利用和消耗分析,为能源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探索绿色能源行业和金融产业融合新模式,为绿色经济发展贡献能源力量。
感谢对我省能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山东省能源局
2022年6月30日
(联系处室:省能源局电力处
联系电话:0531-51763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