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050081号提案的答复
民革山东省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打造新时代山东港口集群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省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推进情况
(一)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港口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我省沿海港口已形成以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为主要港口,威海港、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的总体布局。至2021年底,全省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616个,设计年通过能力超过10亿吨。其中深水泊位358个、专业化集装箱泊位45个,20万吨级及以上大型泊位25个,大型泊位规模位居全国沿海首位,拥有全球最大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45万吨级原油码头、可停靠2.4万标准箱船舶的集装箱码头、可停靠22.7万吨级邮轮的专用码头。
(二)港口吞吐量稳定增长,物流枢纽港地位不断提高。我省沿海港口已形成集装箱、油品、矿石、煤炭、粮食、商品汽车、邮轮、滚装等多个客货运输体系,公路、铁路、管道、水水中转等多方式、立体化的集疏运系统逐步完善,全省港口运输服务的综合性、网络化格局已经成型。2021年全省沿海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7.8亿吨、同比增长5.5%,外贸吞吐量9.9亿吨、同比增长6.7%,集装箱吞吐量344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分别位居全国沿海省份第二、第一和第四位。
(三)一体化融合发展迈入正轨,港口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省港口集团挂牌成立后,山东港口由群雄逐鹿的局面迈向全面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初步形成了港口规划建设、资源开发、管理服务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平台效应加快呈现,一体化改革发展的丰厚红利和强劲动能不断显现。2021年山东港口实现货物吞吐量、集装箱量15亿吨和3400万标箱,同比增长6.1%、8.3%,稳居全球第一、第三位;铁矿石、原油、铝矾土、粮食等货种进口量保持全国第一,市场竞争力再攀新高峰。
(四)智慧港口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港口自动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交通强国智慧港口试点工作加快推进,青岛港集装箱自动化码头一期、二期相继完工,建成自动化泊位4个,技术水平和装卸效率全球领先,建成全球首个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2021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烟台港“管道智脑系统”正式上线发布,在国内率先实现原油储运全息智能排产;日照港启用全球首个顺岸布局的开放式全自动化码头,推出无人集卡调度系统等6项业内首创的科技成果。目前全省沿海港口已建成5G基站超过200座,基于5G的大型设备远程控制等应用场景测试全面展开,实现百公里外重型集卡远程驾驶。“云港通”“舟道网”“陆海通”等综合物流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港口生产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五)金融贸易港建设取得新突破,港口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在港口规模扩大的同时,更加注重不断提升现代物流、保税服务、金融贸易、航运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青岛港创建了“门到门”一站式全程物流平台,烟台港打造了铝土矿“海外矿山-港口-厂区”全程供应链体系。保税现货原油库启用,开展保税加油和混兑调和高附加值新业态,加快建设全球原油贸易集散、分拨中心。发起设立山东港信期货有限公司,成为中国证监会时隔二十年后核准设立的首家法人期货公司。以青岛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青岛国际航运交易所为代表的高端航运服务功能起步发展,首发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新华·山东港口大宗商品指数、RCEP成员贸易互通指数等,港口国际影响力不断跃升。
(六)平安港口建设稳步推进,港口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将平安港口建设纳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快构建制度规则、教育培训、隐患整治、信用管理、信息支撑、执法检查“六位一体”安全生产监管格局。将港口企业纳入安全生产信用评价等级管理,147家企业全部完成等级评定。组织实施港口企业安全总监委派和安全生产驻点工作,加强工作指导和考核评价。开展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安全监管工作评价,进一步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推动建设并运行四大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持续强化安全风险预控,深化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动火作业、危险货物谎报瞒报等重点难点问题专项整治。严格落实水路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坚决守住疫情防控水路关口。
二、同意提案提到的相关建议并将认真研究落实
(一)关于“打造以青岛港为龙头的国际化强港集群”
高起点规划方面。我厅专门编制了《山东省沿海港口中长期规划》,开展了世界一流港口指标体系专题研究,深入梳理我省沿海港口建设发展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代省政府起草并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21〕19号)。省港口集团成立后,结合各港口发展实际,提出了山东港口“十位一体”发展战略体系,明确了“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一体化协同”的发展格局。为避免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对拟建和规划项目进行重新论证。下一步将按照委员建议,对标鹿特丹港、汉堡港,大力推进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建设,布局临港物流园、产业园,以港带产兴城;对标釜山港,建设集装箱国际中转港;对标广州港、天津港发展内贸,推进“散改集”,全力支持内贸集装箱业务发展。
高标准资源配置方面。结合发展实际对各港口的功能布局和发展定位进行了明确。青岛港重点打造以集装箱运输、能源和大宗原材料运输和国际邮轮为主的国际综合性物流枢纽港,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日照港重点打造以能源和大宗原材料运输为主的国际物流枢纽港,打造全国最大的大宗散货集散、混配基地、全国重要的液体散货接卸中转中心。烟台港重点打造以能源、原材料物资运输为主的国际物流枢纽港,打造全球最大的铝土矿中转基地、中国北方主要的LNG分拨中心和全国最大的化肥集散中心。渤海湾港重点打造以服务区域运输、发展特色港产业务链、支撑完善山东港口转运体系为主的区域性基本港,建设海河联运枢纽。下一步将不断增强各港口联动,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发展战略,主动对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全面助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高效能综合治理方面。创新构建了“1+4+12”的组织架构模式,成立了金控、港湾建设、产城融合、物流、航运、邮轮文旅、装备、贸易、科技、海外发展等12个业务板块,聚焦新兴业务发展,不断推进港口的转型升级。设立了山东港口展馆,深度挖掘例如秦汉时期北方海上丝绸之路启航港、烟台1861年设立海关征税开港、始于兴建青岛栈桥的青岛港、日照“因港设市”等港口城市历史文化积淀。全面参与青岛邮轮母港启动区建设,位于青岛邮轮母港客运中心西侧集装箱部落已建成竣工,航运金融中心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强化恶劣天气监测预警,畅通信息传递渠道,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到现场一线。下一步将全力推动港口由交通物流枢纽向供应链枢纽和产业链集成平台转型,由传统装卸业务支撑为主向传统业务、新兴业务共同支撑转型,由规模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型;深挖港口历史、弘扬港口文化,做好港口码头文化宣传;不断丰富邮轮母港启动区业态,进一步参与国际健康管理中心、筒仓展览中心等项目,助力打造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高度重视港航安全,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极端天气应对能力。
(二)关于“优化港口发展软环境”
高智慧标准体系方面,积极推进智慧港口标准体系建设,自2020年5月获批交通强国智慧港口试点以来,积极参与包括集装箱自动化、设备控制等领域的智慧港口领域标准体系构建,参与智慧港口等级评价、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指南等多项标准编制,努力推进智慧港口标准化体系建设进程。2020年8月青岛港在我国率先完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标准体系”的构建。下一步将不断完善标准体系,打造国际中转、物流分拨、仓储加工、商品展示、临港服务全方位增值的现代智慧港口。
高效率物流体系方面。持续推动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整合“云港通”“舟道网”“陆海通”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各类服务平台,形成山东港口统一的对外服务门户,实现客户服务的个性化、智能化、便捷化。青岛港通过优化操作系统,并拿出专用堆场,实现了铁路海铁联运箱100%直入码头,提高了铁路港站的作业效率,保证铁路海铁联运箱及时装船。下一步将不断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运输成本不断降低、运输效率不断提高。
高质量技术创新方面。积极对标上海洋山港、新加坡港、伦敦港等国内外先进港口,将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港口建设及生产作业中。联合青岛海关持续开展业态创新,通过“直装直提”、“先期机检-船边直提”等作业模式,提高了通关效率。先后建成交通运输部“自动化码头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山东省“智慧港口技术创新中心”等5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建立现代智慧化集装箱集疏运模式。
(三)关于“完善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方面。已建成全球领先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世界最大的矿石码头、原油码头和LNG码头等大型专业化泊位,全省主要港口(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进港航道最大达到30万吨级。目前,主要港口(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铁路进港率达到100%,港内铁路与国家铁路胶济线、瓦日线等主要干线实现联通。下一步将加快大型泊位、深水航道建设,持续推进潍坊港、东营、滨州等港区港内铁路专用线建设,打通水铁联运“最后一公里”。
水水中转国际枢纽港问题。积极推动发展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不断提高集装箱中转箱量,2021年青岛港中转箱数量达到495万标箱,同比增长15%。下一步将持续增加国际航线数量,完善航线布局,全力打造青岛港集装箱中转枢纽港。
港口应急管理体系方面。积极响应军民联动、军民融合,已开展了多个贯彻国防要求的码头建设;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政策要求,落实不见面交接、不交叉作业、集中封闭管理等措施,严控“人传人”“物传人”“环境传人”风险。下一步将根据贯彻国防要求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夯实战时保障;确保防疫常态化管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坚决守牢“外防输入”防线。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问题。此项工作由发改部门牵头负责,我厅将积极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再次感谢您对我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2022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