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工商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快构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撑保障体系的建议》收悉。感谢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贵单位从加强政策支撑、强化平台建设、优化转型路径、加大人才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我们进行了认真学习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充分发挥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作用,围绕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健全数字化转型工作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印发实施《山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2-2025年)》,针对装备、食品等11个重点制造业行业,“一业一策”制定工作目标和实施路径。加大财政扶持,制定工业互联网省级财政支持政策实施细则,加强对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工业互联网园区、标识解析二级节点、5G建设应用等的资金支持力度。力争国家支持,承办2022全国首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会,率先抢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桥头堡。成功推荐9家服务平台入围国家财政支持的数字化转型试点,关联服务一大批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
二、着力提升平台能力,强化数字化转型载体支撑。争创高能级创新平台,“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在全国规划布局综合类、行业类、功能类3类、50家左右国家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今年3月,我省成功争取全国唯一一个功能类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落户济南。健全多层次平台体系,培育卡奥斯、浪潮云洲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7个;国家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29个、居全国第一;省级重点服务平台155个,覆盖31行业、11条产业链,服务企业近100万家。持续深化平台应用,深入实施“工赋山东”专项行动,举办峰会论坛、场景反向路演等活动,对接服务中小企业5000多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试点4个、“数字领航”企业4个、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31个,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三、着力实施标杆引领,打通数字化转型路径。聚焦重点行业,以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信息制造等四大行业为重点,深入优化企业转型路径,4个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5.6%、58.8%、57.8%和62.1%,均居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锚定关键链群,以标志性产业链、重点产业集群中小企业为关键,集中资源深化转型升级,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上云用云比例超过56%,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超过50%。打造企业标杆,把推进创新型、专精特新等高成长中小企业作为先手棋,加快建设一批引领作用强、综合效益显著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形成一批成效显著、可复制、易推广的新模式,累计46个优秀场景、19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入围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数量分列全国第1和第2位。
四、着力加大人才培育,强化数字化转型智力支撑。强化政企人才培训,印发《万名数字专员进企业工作方案》,建立“数字专员”培训制度,向企业提供“顾问+雇员”式服务;依托华为(山东)ICT学院组织开展40期“数字专员专题培训”,累计培训数字专员超过4600名,对接制造业、农业、轻工业等各类民营企业32万家。举办部省合作工业互联网专题培训班19期,覆盖机关干部和重点企业家2700余人。加大高校数字化人才培养,全省61所高校开设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数字化相关专业点226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3个、省级28个,在校生达到9.12万人。
贵单位的建议对我们推动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收采纳,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继续加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加快制定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十条措施,重点围绕评价评测、数字化咨询、供需精准对接等开展试点示范行动,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产业集群、标杆企业。通过设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基金、创新服务券补贴等方式,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是进一步做优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着力构建一个促进中心、一张路线图、一套市场化机制、一支人才队伍、一个政策包的“五个一”工作推进体系,搭建促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支持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链接汇聚服务商供给资源池、企业转型需求资源池,为中小企业提供与需求适配的解决方案(产品),打造政策推送、分级分类、评测诊断、精准对接、服务评价等一体化功能平台,形成数字化转型全流程服务机制。
三是进一步打通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以国家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抓手,推动济南、青岛加快建设试点城市,选取制造业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遴选推荐优质数字化转型服务机构,开发“小快轻灵”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围绕特色产业集群主导产业集中、行业企业密集的特点,深度、集中、批量推动集群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
四是进一步强化数字化转型人才培育。狠抓数字人才培训,与重点高校院所、核心企业深度合作,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开发数字化转型教学场景,面向企业家、技术骨干等差异化对象,开展订单式、专业化人才培养。强化高端人才引进,依托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开展高端人才招引活动,坚持市场导向和实用导向,打造一批专业化服务团队,不断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研发和应用拓展能力水平。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9月5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处,0531-51782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