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大模型创新应用,提升数字强省建设质效的建议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4-08-17 8:25

徐言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大模型创新应用,提升数字强省建设质效的建议》收悉,我厅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立足职能分工,结合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情况

大模型是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省工信厅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扎实推进我省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引。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工业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我省大模型产业发展路线图、任务书、施工表。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11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对符合条件的整机生产企业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分别给予一定的财政奖补。研究制定《山东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实施方案》,目前正与有关省直部门进行会签。印发《山东省高端软件“铸魂”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高端软件强供给,聚力做强工业软件,突出产业链联合攻关。

二是核心产业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深化“链长制”统筹引领,大力实施“十大工程”,全力塑强产业基础,增创发展优势。2023年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突破2万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10%、软件业增长16.6%,分别高于全国8.5个、3.2个百分点;大数据产业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1/8,预计全年核心产业占比再增1个百分点、达到8.5%。

三是数据要素充分释放乘数效应。深入实施“数据赋能”专项行动,培育“晨星工厂”2332家、数据赋能“优秀产品”335个;6个项目获评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项目,数量全国第二;546家企业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贯标评估,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23年)》中,我省数据资源指数居全国首位。获批全国首批数据知识产权地方试点,发布首个数据知识产权许可案例。

四是聚力突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标准推进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落地百度智能云(济南)智算中心、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一批高性能智算中心。数字技术、行业龙头企业推出一系列大模型产品,浪潮研发的“海若”通用大模型已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山东能源联合华为发布全球首个商用于能源行业的盘古矿山大模型,海尔开发全球首个智慧家庭大模型HomeGPT。2023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核心业务产值突破400亿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结合提案意见建议,我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顶层设计、智库搭建、产业培育、数据筑基、算力赋能等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制定一个顶层方案

围绕健全大模型产业生态,聚焦形成先进算法库、大型数据集、强大计算力等要素资源以及推动产业落地应用等,研究支持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出台《关于加快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我省大模型产业发展路线图、任务书、施工表。

(二)成立一个高端智库

依托山东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国家级平台,设立中国大模型产业研究院,探索“大模型产业研究院(算法研究、人才培养)+重点行业‘产业大脑’(数据汇集)+黄河工业算力联盟(算力支撑)+数字技术或行业龙头企业(成果转化)”的产业发展新路径,为大模型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三)推动AI大模型赋能

坚持分类施策、“扶老携新”,持续赋能化工、机械、纺织等一批传统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在垂直领域部署应用大模型,形成一批赋能成效明显、典型示范性强的“晨星工厂”;加快催生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车等一批新兴行业,探索具有我省特色的数实融合新模式。

(四)实施“数据筑基”工程

研究制定《关于更好发挥企业数据要素作用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企业数据要素化、价值化试点,推动中国产业数据流通服务平台落地山东,全面深化企业数据“生产、汇聚、管理、应用、增值”,依托“产业大脑”加快建设一批重点行业“产业数据仓”。

(五)深化“云行齐鲁”行动

开展“云行齐鲁”专项推广行动,常态化开展我省算力基础设施统筹和网络运行质量监测工作。整合通用算力、智能算力和超级算力资源,持续完善“1+3+N+X”山东工业云体系、黄河工业算力调度服务平台。探索出台“大模型训练券”、算力企业用电补贴等政策,加快实现“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

再次感谢您对我厅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希望今后工作中继续给予指导,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8月17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产业推进处,51782725)

责任编辑: 闫霄
分享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