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钊钧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碳纤维是山东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以碳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发展是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碳纤维产业发展,将其纳入先进材料标志性产业链,深入实施“链长制”工作机制,不断强化政策支持,聚力推动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提案办理情况
(一)关于集聚资源、创新发展方面
一是强化碳纤维创新发展规划布局。我省先后出台了《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新材料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5年)》《科技创新引领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等政策文件,编制了《山东省“十四五”新材料科技创新规划》,都将碳纤维产业列为发展重点予以支持,围绕航空航天、交通、电子等领域的应用需求,集中力量重点攻关制备理论体系、低成本大丝束碳纤维制备技术等系列“卡脖子”难题,重点发展T800及以上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等产品,建设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等重点项目,完善碳纤维技术标准体系,全力做强做优碳纤维产业链,推动碳纤维产业集聚发展。
二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建立了加强部门协调联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工作机制,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全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目前,我省“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逐步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创业共同体等创新平台建设质效全面提升。建设了山东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碳纤维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拓展纤维有限公司联合北京化工大学、山东大学等,突破了原丝取向结构高效构筑技术等关键技术,成功建立国产M60J级碳纤维产业化制备关键技术体系。
三是加大碳纤维领域技术攻关支持力度。围绕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品开发等重点方向,我省组织实施了7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和8项科技型中小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为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其中,车用塑料内胆碳纤维缠绕高压气瓶(IV型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解决了内胆材料和密封设计等卡脖子难题,突破了国外垄断,加快了我省碳纤维在高压气瓶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二)关于做粗链条、招商引资方面
一是强化产业集聚融合。以项目建设和企业培育为着力点,持续壮大产业链基础支撑。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实施高强型碳纤维高效制备技术、先进复合材料研发中心等一批碳纤维重大产业攻关、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抓好重点企业培育提升,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每年调整充实新材料领军企业培育库,遴选发布新材料领军企业50强,今年威海光威、山东路德新材料等12家碳纤维企业入选新材料领军企业培育库,2家企业进入50强名单。目前,碳纤维领域已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4家。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深入实施“链长制”工作机制,常态化落实对接交流机制,高标准召开“链长”专题会议2次,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难题,培育了威海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泰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威海市争创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是强化保障支持。加强首批次产品推广应用,制定发布《山东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3年版)》,推广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等12种市场潜力大、技术水平高的碳纤维产品,推荐我省CCM55J碳纤维产品申请国家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目前已累计支持碳纤维领域产品首批次保险补偿资金2200万元。抓好人才引育,支持碳纤维领域2名专家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推荐1名专家入选工信部新材料重大专项产品首席专家,建设了碳纤维领域高性能复合材料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
三是强化上下游合作。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堵点,推动碳纤维产业与航空航天、海上风电、氢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企业加强合作。航空航天部件领域,印发《山东省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重点发展包括碳纤维材料在内的新型复合材料、机体结构材料等关键航空材料,推动通用航空装备与碳纤维产业融合发展。推荐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参加“党建链动”活动,加强企业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海上风电装备领域,成立山东省风电产业链联盟,吸收包括威海光威等碳纤维企业在内的120余家成员单位,助力碳纤维融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链。氢能源汽车领域,出台《山东省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支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企业与氢能装备生产等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攻关。轨道交通领域,推动中车四方公司与威海光威复材等单位联合攻克碳纤维大型复杂主承载结构一体化设计等关键技术,在全球首次实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商用地铁车辆主承载结构上的应用。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将进一步吸收借鉴您提出的宝贵建议,贯彻链式思维,聚焦融通发展,深入分析研究国内外碳纤维发展趋势,围绕锻长板、补短板,梳理我省重点发展方向和产品,采取更多针对性政策措施,推动全省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产业发展重点,抓好规划落实。以“链长制”为总抓手,按照任务分工,加强对重点问题、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的督导,积极推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政企合作,整合集聚各方资源,围绕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系对接,紧盯国家设备更新改造及第三批省级政策清单等支持政策,及时梳理推送并精准指导推进,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
(二)聚焦“一体化”发展,推进产业集聚。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争取土地、能耗等资源倾斜,聚力攻关T800及以上碳纤维和复合材料等产品,持续加快产业链重点项目、重大产业攻关项目建设。依托现有集群,持续培育拳头产品,提升集群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
(三)聚焦产业需求,强化政策支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碳纤维产业的科技攻关供给力度,围绕碳纤维工艺、核心装备等方面的“卡脖子”问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切实提高全省碳纤维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首批次产品推广应用政策,支持碳纤维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首批次新材料应用推广补贴资金,修订发布《山东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将更多碳纤维产品纳入支持范围予以推广。抓好人才引育,持续加大海外引才工作力度,扎实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加快引育碳纤维产业高水平领军人才,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8月21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新材料产业处,0531-5178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