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是深化“掌上通办”。迭代升级“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应用功能,推动各级各类政务服务移动应用(含APP、小程序、有服务功能的公众号等)迁移整合,截至目前,“爱山东”注册用户数突破1亿,平均日活数超过680万。“爱山东”获评中国政务服务掌办指数“A”级,位居全国前列。二是深化“一网通办”。实施“双全双百”工程,提升“一链办”“集成办”网办质量,让群众和企业“不出家门就能办、动动手指就能办”,“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一种常态,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全程可网办率达到80%以上。三是深化“智能办”。重点围绕群众办事需求、办事堵点,统一智办标准,积极应用OCR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义识别等能力,采用智能预审、智能预填、智能辅助审批、电子证照共享等技术手段,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智能化服务水平提升。
(二)推动开展数据直达基层。一是强化平台支撑。构建形成“1+16+N”的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体系(即1个省级主节点,16个设区市平台子节点,N个行业分节点和县级节点)。依托平台建设数据直达系统,省级及16个设区市完成数据直达系统省端和市端建设部署,并由省级按照“总对总”的方式,完成与数据直达系统国家端对接,实现国家级数据资源的全程在线申请、“一键直达”、数据申请审核进度实时查询。二是强化服务保障。在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上线“国家数据直达专区”,对已发布的国家数据目录、数据资源等进行集中展示、实时更新,支持各级各部门在线检索、申请使用国家数据。三是开展供需对接。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等,组织各级各部门梳理对包括公安部、教育部等在内的国务院部门,以及省级部门的数据资源需求,积极开展供需对接,强化数据资源的供给能力。
(三)开展“无证明之省”建设。自2022年以来,我局牵头开展“无证明之省”建设,总的目标是凡是能通过电子证照和数据共享替代的材料,均不再要求企业群众提交实体材料,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着力解决证明材料繁多、重复提交、多头提交等问题。目前,全省累计提供电子证照服务9亿余次。同时,统筹建设了山东省电子印章平台和手写签名PaaS服务平台,目前,手写签名服务自平台累计调用2.75万次,山东省电子印章平台签章1.84亿次,为“高效办成一件事”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二、下步打算
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们将加快数据治理,深化数据直达基层,探索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政务服务平台智能化水平,全领域建设“无证明之省”,积极推进电子印章或数字签名应用,切实赋能“高效办成一件事”,助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一)实施政务服务提速提效行动。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根据《关于优化提升“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支持“高效办成一件事”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优化升级“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在线办事、沟通、督查等功能,提高平台智能化服务水平,不断扩展全电子印章和电子签名的应用场景,全面支撑“高效办成一件事”,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水平。
(二)持续深化数据直达基层。构建完善数据直达基层服务体系,组织开展数据直达基层系统应用推广,提升数据跨层级共享效率。组织各级各部门按照“一场景一申请”原则,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等场景,梳理数据需求并在线申请使用国家及省级数据,推动跨层级、跨地域数据共享应用,提升数据共享的精准化、便捷化水平,更好赋能“高效办成一件事”。
(三)全领域建设“无证明之省”。深化电子证照和数据共享应用,进一步拓展政务服务、行政执法、社会生活“无证明”场景,推动国家“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实现数据全面共享,推动实现企业和群众“免证办事,一码通行”。
山东省大数据局
2024年9月2日
(联系处室:山东省大数据局数据资源处,联系电话:51785095)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