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打印
来源: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时间:2023-12-07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激发县域发展活力动力,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县域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近日,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现解读如下:
一、背景和过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将研究制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纳入省委经济工作会、省政府党组年度工作要点,提出明确要求。今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有关部门,赴9市11县开展实地调研,组织召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总结推广省内有关经济强县的典型做法,研究吸纳了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省宏观院有关研究成果以及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建议提案,充分借鉴了广东、江苏、浙江等兄弟省份的先进经验,征求了16市和部分县(市、区)以及市场主体的意见建议,形成了《行动方案》,经省委常委会第82次会议、十二届省委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和省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二、把握原则
研究起草过程中,主要把握了以下原则:一是坚持统筹谋划、系统集成。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要基石。我们注重整体谋划,统筹把握好改革与发展、发展与安全、强县与富民、城镇与乡村等关系,围绕实施“五项计划”,重点推进“七项工程”,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二是坚持三级联动、协同发力。坚持省级统筹、市负主责,发挥县域主体作用,省市县三级同步聚合、同向发力,高效推动县域经济取得突破。比如,组织实施薄弱县跨越计划,确定部分县域实行省政府领导同志包保机制,由省直部门、省属企业、省属高校或科研院所等组成对口帮扶小组,推动加快跨越发展。三是坚持靶向攻坚、正向激励。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支持强县进位、弱县赶超。比如,提出分类确定一批高质量发展试点县,实行“点单式服务”“清单式推进”,帮助县域靶向解决制约瓶颈。同时注重强化正向激励作用,比如,提出每年确定一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和进步县,对加压奋进新实现“千亿县”目标的,当年度优先推荐为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三、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共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主要目标,提出力争用3年的时间,推动强县进位、弱县赶超,全省县域经济总量、产业层次、财政实力均有较大提升,关键性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以上的县(市、区)达到30个、700亿元以上的达到50个。
第二部分为重点任务,提出重点实施五项计划,即实施“经济强县”领跑计划、特色强县示范计划、百县图强计划、薄弱县跨越计划和特殊类型县振兴计划。
第三部分为重要举措,围绕落实重点任务实施七项工程,包括30条具体措施。围绕实施产业升级优势再造工程,提出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技改升级、推进产业链融链固链、提升园区发展能级、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等6项举措;围绕实施科技创新能力跃升工程,提出促进区域协同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快培育高水平科创平台、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等4项举措;围绕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工程,提出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等3项举措;围绕实施乡村振兴赋能增效工程,提出稳定提升农业综合产能、培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全产业链、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等4项举措;围绕实施民营经济增量提质工程,提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聚焦产业精准招引等3项举措;围绕实施改革攻坚开放扩容工程,提出深化扩权强县改革、优化外向型发展模式、融入重大区域战略、强化城镇化载体功能、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等5项举措;围绕实施资源要素保障支撑工程,提出完善用地管理制度、强化人才发展支撑、提升财政政策效能、深化金融政策支持、优化环境容量配置等5项举措。
第四部分为组织保障,主要围绕加强组织领导、实施评价激励、推动试点先行和促进更高水平安全发展提出要求。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围绕全面激活县域发展的内生动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健全工作机制、狠抓政策落实,推动县域经济经济高质量迈上新台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