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推进“粮改饲”试点促进草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打印


  一、实施背景


  “粮改饲”就是把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种植结构改成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


  近几年,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小麦产需基本平衡、稻谷平衡有余,玉米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缺口逐年扩大,需求旺盛的优质饲草料供给不足。有效供给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亟待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结构,提升发展质量。


  2015年和2016年中央、省委都作出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推进和扩大‘粮改饲’试点,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的重大决策。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推进农牧结合,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粮改饲’试点,把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改成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支持青贮专用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构建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把推进“粮改饲”试点工作列为今后几年全省农业重点工作。“粮改饲”试点事关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大局。


  二、起草情况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从2014年12月开始,省畜牧兽医局组织调研组赴部分市、养殖场(户)调研,在广泛听取省内外专家、相关部门和相关养殖、种植场(户)意见的基础上,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征求了相关省直部门意见,经过多次修改形成《山东省推进“粮改饲”试点 促进草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改饲”试点工作,赵润田副省长多次听取《实施方案》编制情况汇报,并对“粮改饲”试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2015年8月12日,赵润田副省长在东营主持召开座谈论证会,对《实施方案》进行专题研究论证,广泛征求各级各方面的意见。


  2015年8月15日-30日,省畜牧兽医局将《实施方案》在网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5年11月13日-20日,在前期书面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修改后的《实施方案》分别送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10个省直部门、单位完成了会签。对各部门、单位提出的修改意见,我们作了认真梳理研究,并予以采纳,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送审稿,于今年2月26日提交省政府第7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三、任务目标


  短期目标(2016年计划):在全省选择有条件的市县(青岛计划单列除外,以下同)开展饲料作物种植与利用试点,扶持连片3000亩左右青贮专用玉米种植10.8万亩;连片1000亩以上苜蓿种植2.6万亩;“粮改饲”示范县青贮专用玉米及苜蓿等优质牧草种植30万亩。在全省建成不同种养结合试点,构建不同养殖规模和水平的种养结合模式。


  中长期目标(2017-2020年):计划实现饲料作物产业与畜牧业发展紧密衔接,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标准化规模种植与养殖水平明显提升,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饲料作物优质高产技术与草食畜禽标准化饲养技术逐步推广普及;饲料作物生产与利用水平明显提高,节粮增产、节粮增效、节地增收效果明显增强;优质高效饲料作物生产与畜牧业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0年,全省青贮专用玉米3000亩连片种植的面积达200万亩以上,带动全省种植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实现青贮饲料基本满足草食家畜饲喂需要;优质牧草(苜蓿)1000亩连片种植的面积达20万亩以上,带动全省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苜蓿等优质干草基本满足产奶牛优质饲草需求。


  四、重点项目及实施内容


  重点项目:青贮专用玉米示范片建设、优质牧草(苜蓿)示范基地建设和“粮改饲”示范县三项重点项目。


  主要实施内容包括:推行牧草及饲料作物种植良种化;实行标准化生产;改善生产条件;创新技术研究与推广;提升质量水平等方面。


  项目面向对象:符合方案条件要求的养殖企业(场)、全株玉米青贮料生产加工企业、苜蓿草生产加工企业、饲草料专业合作社,以及对“粮改饲”种植结构调整和发展草食畜牧业积极性高的县(市、区)。


  五、保障措施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口协调省直各部门切实增强“粮改饲”试点工作的支持力度,调动产业发展积极性,推进我省“粮改饲”工作稳健、持续展开。


  2.构建多元投融资渠道。在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的基础上,探索采用信贷担保、贴息等方式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本支持草食畜牧业发展。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饲料作物生产的信贷支持,对试点项目县内租赁土地种植饲料作物或签订合同收购全株青贮玉米(苜蓿)的养殖场(收贮企业),优先给予贷款扶持,帮助解决集中收贮资金短缺的难题。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发展多种形式的饲料作物与草食畜保险,探索建立适合不同地区、不同饲料作物生产的保险制度。


  3.加强科技创新与服务。在新品种培育、评价测试、种植加工等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展技术指导,加强协作攻关,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组织学习培训与技术交流,提高技术支撑水平。


  4.加强宣传引导。向广大群众宣传“粮改饲”试点政策,引导全社会支持、关心、参与“粮改饲”试点工作,有效激发养殖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农户的积极性,为推进“粮改饲”试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