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山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

打印 来源:山东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办公室 时间:2011-11-09


  2011年10月1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布了《山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阶段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对于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各项事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起草《实施方案》的背景是什么?

  为更好的提出和制定“十二五”时期我省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加快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2010年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参照国家“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草拟了我省的“十二五”实施方案。方案起草后,省科协及时向全省科协系统以及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广泛征求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和各方面反馈的意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29号)要求,经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了《山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审议稿)。

  在2011年7月18日召开的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孙伟和省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对《实施方案》(审议稿)进行认真讨论审议,并通过了《实施方案》,决定进一步修改后报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会议结束后,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完善了《实施方案》,又请省委组织部等七个部门对代拟文件稿进行会签,其中省科技厅等部门提出的修改意见,已全部纳入《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报请省政府办公厅后,经省政府同意,于2011年10月17日(鲁政办发〔2011〕56 号文件)印发至全省实施。

  二、“十一五”时期我省科学素质工作取得的成绩有那些?

  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联合协作、务实进取,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较好地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为“十二五”开局和实现2020年长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到2010年,我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3.1%(低于全国平均数0.17个百分点),比2007年提高了0.43个百分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广泛开展,科普基础设施不断发展,科普资源逐步丰富,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显著增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但是,我省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科学基础教育与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普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科普人才队伍基础薄弱,科普事业投入不足,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还需进一步调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全省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成为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

  三、制定《实施方案》的意义在哪里?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和创新型山东,对公民科学素质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积极适应“转方式、调结构”和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战略部署的新形势,应对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新任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适应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新要求,都迫切需要提升广大公民科学素质。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各项事业,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十二五”科学素质工作的总体目标及进度如何?

  《实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在“十一五”基础上有显著发展,公众获取科学技术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更加理性和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得到提高,争取我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不低于5%。具体目标要求:一是促进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二是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三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四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不断创新。

  2011年: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牵头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共同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推动和指导各地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做好“十二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动员工作。

  2012年-2014年:继续完善联合协作工作机制,制定政策措施,推动机制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为《科学素质纲要》工作提供保障。推进未成年科学素质行动等5项主要行动和科学教育与培训等5项基础工程,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落实相关措施。总结经验,监测评估,指导各市各部门推进实施工作。

  2015年:继续推进实施工作。对“十二五”期间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组织开展督查。研究制定“十三五”实施工作的阶段目标、任务和措施。

  五、“十二五”科学素质工作的重点任务包括哪些?

  “十二五”时期重点完成11项重点任务:即: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科普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工程、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科普人才建设工程、《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机制等。

  其中,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提高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广泛开展校外、课外科学教育活动,促进课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的有效衔接。为培养未成年人科学素养创造良好环境等。

  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科技教育与培训。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经常性的农村科普活动。加强农村科普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农村科技传播与普及网络体系等。

  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强化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开展日常性职工科普教育活动等。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各类学习载体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中的阵地作用。在公开考选、选拔录用、综合评价工作中体现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等。

  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组织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搭建社会化社区科普工作格局等。

  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大力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改进科学教育教学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培训教材质量。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条件建设等。

  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繁荣科普创作。开发共享优秀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科普展教资源和科普活动资源,搭建共建共享的科普资源服务平台等。

  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发挥新兴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制定鼓励大众传媒开展科技传播的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等。

  科普基础设施工程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加大各类科技场馆建设力度。开发开放科普教育基地。加强和完善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开展流动科普平台建设等。

  科普人才建设工程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重点建设专职科普人才队伍。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等。

  推动《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机制建设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完善人才培养和动员机制。建立科研与科普密切结合的长效机制。强化科普投入和产业保障机制。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